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23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转向架牵引装置的结构及功能,并基于FKM指南深入研究了铸钢和锻钢件材料疲劳强度的评判标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依据UIC615、EN12663、EN13749标准施加载荷证明设计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是窥视民族文化发展的窗口,其多元价值需要从不同理论视角来探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切入,通过对黔北地区"独竹漂"这一典型个案来分析和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形成历程中的生境选择问题,具体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来展开相关分析。同时,探讨了"独竹漂"这一文化事项的个性生成与所处生境的密切关联,以此阐明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生境选择问题,及其文化个性生成与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记者手头有这样一组数字:三年来,河南省柘城县共有150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000多名困难职工,为困难职工捐助帮扶资金累计达150余万元,送粮油80万多公斤,送衣被2万多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入学350人次,减免医疗费1.7万元。这是一组为困难职工雪中送炭的数字,是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关怀的具体体现。当然,这沉甸甸的数字中更蕴涵着一位工会主席的“交友帮扶”的赤子之情,  相似文献   
14.
我妈说……     
我妈对我说的话真的很多。 我妈说,我长得很像她。“大眼睛,双眼皮,比别人精神百倍,不信,你去照照镜子!”我美滋滋地捧着镜子端详了半天,真跟妈说的一样。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很多内容是通过运算能力表现出来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学生学习的信息渠道更广。数学课堂中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方便实用的计算器等现代化辅助教学设备的引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老师的一厢情愿,数学思维明显减弱,数学运算能力下降,甚至连计算能力也出现了“危机”。许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长远之策。针对我们地勘单位工会而言,如何开展好“创争”活动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颇为著名。事实上,在西方美学史上,与此相似、相同或相反的主张不断出现,这表明审美与宗教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互涉性。本文认为二者的紧张关系缘于其视界的偏差,如果分别调整各自的视界,则有可能达到视界融合。由此,本文从西方生命美学、体验美学与现代基督神学的立场出发,试图在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二者的共通性:一、均从生存本体论出发,关涉人之生命价值定向与意义追向;二、均企慕通过超越与生成的方式达到无限与自由;三、均要禀持神性尺度以自律  相似文献   
18.
以《全民健身条例》为指导,阐释体育文化,并从民俗体育文化形态着手,从文化隔离机制考虑,从民生和服务长远落实,全面建设新农村民俗体育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体教两个田径普修班42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成功心理暗示对学生投掷标枪技术掌握影响的实验研究,时间为16学时。结果表明:成功心理暗示对学生投掷标枪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并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中小学教育可概括为一种偏重知识型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一时要克服这种现状不可能,故从已经成人的大学生身上寻找有限的解决之路也许是一种可行的办法。知识追求有很大的功利考虑,要抵御这种浮躁的心态从审美入手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审美教育不同于艺术教育,它有更丰富的特性,就现状而言,增加"无"的教育无疑是作为审美教育这个思路上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