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1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张铨 《钓鱼》2011,(16):40-41
为了探讨有关鱼窝的一些问题,我选择了最近半年的有关鱼窝(最佳钓点)的几则日记。这些日记记载的是在同一个山塘钓鱼的实际情况,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够有根有据地说出个道道来。  相似文献   
42.
张铨 《钓鱼》2005,(16):30-30
(接上期)二、传统钓的魅力何在 有的人只看到传统钓的落后的一面,而未看到其先进的一面;只看到缺点,而未看到优点。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传统钓有落后性,也有先进性,如果应用得当,扬长避短,你就能体会到它魅力无穷。可能有人有疑问了:怎么会有落后性又有先进性呢?  相似文献   
43.
张铨 《钓鱼》2005,(23):M0002-M0002
今年,我国钓鱼运动面向世界,加快了与世界钓鱼比赛接轨的步伐,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44.
张铨 《钓鱼》2006,(14):28-29
《钓鱼》2006年5期上的文章《线组灵钝的物理分析》(以下简称《物理分析》一文说:“不同大小的调目剩余上浮力可以使线组在水下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剩余上浮力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张铨 《钓鱼》2006,(4):12-14
在一些关于浮标的理论文排水体积减少而变小且等于重力了。章中,提出了浮力和上浮力两个漂浮现象确实与物体密度有概念。很多人对上述概念并不清关。究竟有什么关系?楚,甚至连“上浮力”的创造者,两个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对上浮力也是很难认识清楚、说甲和乙,甲密度较大、乙密度较小。得明白。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它们完全浸入水中时排水体积相经过一番比较分析,终于有了一等,浮力相等,但重力不等。乙的密些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判断,愿提度小于水时就上浮。而且密度越小,供给大家研讨,并希望对有关浮上浮露出水面越多。请注意,是因为标的理…  相似文献   
46.
张铨 《钓鱼》2006,(13):20-21
调标,本来是不太复杂、不需要高深理论、容易学会的。但是,有的专家研究来研究去。写出一些研究文章,却反而弄得繁杂、深奥甚至混沌不清了。原因是某些研究文章里,充斥着一些生造的概念和名词术语。诸如剩余浮力、静态剩余浮力、动态剩余浮力、调目剩余浮力、浮钓钓目剩余浮力、底钓钓目剩余浮力、浮标本身具有的上浮力、上迟钝、下迟钝、双迟钝、双灵敏等。剩余浮力已经被专家上升为理论、原理。有位专家宣称:“在钓鱼时,我们调校和使用的是鱼漂的剩余浮力.而不是以阿基米德关于物体排水量为浮力的公式。”并告诫大家:“不要钻进阿基米德定律的牛角尖里。”  相似文献   
47.
取直径2毫米长1尺多的粗铜丝,一端在玻捧上绕成螺施形(6圈)。将它置于酒精灯焰上加热至红,立即插入已预热成硫蒸气很浓的试管中(试管直立固定在铁架台上)。螺旋状粗铜丝和硫蒸气接触,即变得通红,并能保持0.5——1分钟。现象十分鲜明。比教材中规定用细铜丝和硫蒸气反应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8.
一、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离子价数交叉配平法”复分解反应是离子互换反应。离子互换时,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的阳离子的总价数相等;相互交换的阴离子的总价数也相等。“等价交换”这一等量关系就是快速配平复分解反应方程式方法的依据。如果两种化合物每一分子内发生交换的阳(阴)离子的价数相等,则两物质分子式的系数相同;如果两种物质每一分子内发生交换的阳(阴)离子的价数不等,则可将各自的价数“交叉”作为  相似文献   
49.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的直接资源——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常规、最有效的习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可见,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先导,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让阅读为习作引路,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
张铨 《新闻传播》2012,(4):157-158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促进新媒体的业务形态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具有诸多新的特性,比如传播模式的交互性、内容与传播渠道的融合性等,都给网络编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编辑要根据新媒体的新特点,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全面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