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体育   132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体操动作,首先要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研究。何谓运动学?运动学就是专门研究与运动体有关时间的、空间的及空间—时间的运动参数,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的科学。诚然,对复杂的体操动作只进行运动学分析是不够的。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对体操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又是广为采用,而且也是能说明一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42.
空中技巧中外女选手着陆成功率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0赛季以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11次女子世界比赛的追踪统计分析得知,澳大利亚的C.J、瑞士的L.E、挪威的L.HS及加拿大的BR.V等人是我们的主要对手;此期间我国选手在动作难度、主要动作比赛使用次数及其着陆成功率等方面与外国优秀选手有差距,但从已显现的发展势头看,她们在2001赛季会有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3.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影像解析等方法,分析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备战第21届冬奥会的形势,探讨由此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结果:中国女队备战第21届冬奥会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好形势;为确保届时夺取金牌,三周选手中除郭心心应改进与提高7.85动作外,至少还应再培养1名三周高手;两周选手中李妮娜的7.05动作不可放弃,同时要适度加难,其他选手亟需提高动作难度.  相似文献   
44.
为了我国选手更好地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07年版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评分规则的变化及其应变对策进行研究.结果:新规则对各周动作的周际界线要求更严了,对转体时机的要求放宽了,三周空翻第1周或第3周转体大于360°的动作难度增值了;为了适应上述变化,我国运动员应充分运用手臂动作的独特作用,形成早转快转的技术风格,当前要尽早掌握并完善bdFFF动作.  相似文献   
45.
本文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人体运动的研究结果,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跳马上板起跳技术——助跑前手翻上板技术。采用这种新技术可以有效加难跳马第一腾空阶段的动作环节。  相似文献   
46.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观察、统计分析法对国家集训队女运动员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两阶段的动作选择、动作跳次、动作顺序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 :奥运周期第 3年 ,女运动员均不宜使用bLL动作 ,刘丽丽和郭心心不宜选bFdF动作为储备动作 ;应减少基础动作跳次 ,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跳次。建议 :奥运周期第 4年 ,应以比赛动作为主 ,准备难度动作为辅 ,基础动作只在恢复期训练课和特殊任务训练课中使用 ,并且应进行模拟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当今女子空中技巧中外重点选手成功着陆的把握性有多大,采用三次文献法按统一标准统计并分析她们在最近年度世界比赛中的着陆成功率,为国家队制定最优化的冬奥会参赛动作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研究对象:备战每19届冬奥会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运动员。  相似文献   
49.
根据蹦床运动国际规则有关单跳项目务款的精神,指出了单跳成套动作中两周空翻的基本连接方式及其连接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0.
采用三次文献法,对2007—2010年度空中技巧世界比赛中外选手动作难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下届冬奥会夺金动作难度女子为7.85~8.225,男子为8.95~9.525,目前我国女选手动作难度实力具有优势地位,而我国男选手动作难度实力必须从现在的第二档次跨入第一档次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