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3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体操棒属轻器械,单人练习有很多方法,但在班级人数普遍增多的前提下,仍然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而我们采用双人组合练习来巧用体操捧,既可以解决器械不足的困难,增加难度和对抗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一、双人操1.转腕运动。两人同握棒的中间,四只手次此靠拢,按两拍一个动作的节奏连续进行,先向同一侧转腕180度,再向另一侧转腕180度。2.屈体运动。两人相对分腿站立,两臂前平举,握棒,按口令同时向前下方屈压体,注意两腿伸直。3.体侧运动。两人背靠背站着,两手上举,同时横握体操棒的两端,按两拍一个动作…  相似文献   
32.
一、技术“要领”的内容将一个完整的动作加以解剖,可以发现这是由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动作要领一般包括7个要素,即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节奏。当然,一个动作技术要领中并不是7个要素同时具备,只含有其中四五个也  相似文献   
33.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体操教学不知何时正在悄悄地减少,新课标实施了,对体操教学更没有了具体要求.有的老师干脆删掉了体操教学.已经引起专家和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殊不知,体操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一种较易组织教学的项目,它被大部分学生所喜爱,对学生有较高的锻炼价值。笔者认为,体操教学不能少。  相似文献   
34.
一堂课,出现教学意外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在出现了意外后如何处理。正确的处理教学意外,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处理得当,能变被动为主动,反而给了教师一个展示驾驭课堂能力,体现高超教学艺术,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机会。否则,不但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可能还会  相似文献   
35.
随着校园足球的大力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会、勤练、常赛”课程理念的“东风”,旨在从精英足球向普及化足球转型。通过形式多样的足球比赛助力足球校园化建设,进一步推动足球普及,探索以“常赛”助力足球校园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6.
<正>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多年,虽然课堂上常常安排一定的游戏进行教学,但对新游戏的教学大都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讲解游戏规则→试做→比赛,一个游戏做完也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效果不  相似文献   
37.
曹淑忠 《体育师友》2010,33(4):55-56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占据了课堂的重要角色,体育教师经常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强化运动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游戏具有灵活性,简单来说主要在于规则的动态性,不同的游戏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在不改变它特殊的功能基础上来改变游戏规则,可带给学生不同的运动体验。  相似文献   
38.
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实验研究,考察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情况,对评价的方式进行梳理与研究,根据好的方法得出好的评价体系。这对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激励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培养未来小教师们的先进评价理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在全国搞得轰轰烈烈,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学校的体育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前景,各种教学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在课改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让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不得不进行反省、回味.我们根据这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40.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教学,无论它们怎么改都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让学生身体健康!要达到学生身体健康,体育课总离不开“有效”二字,否则学生的体质下降就会成为必然。身体健康是体育教育三维健康的重中之重,也是基本条件,所以在体育课上首先要保证落实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