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林译小说”名世的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虽然没有写过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但在文章、序跋中却发表过不少关于诗歌的见解,人们仍可从中窥见其论诗的宗旨。同时林氏还享有不小的诗名。有人说,林纾的诗、画远胜于他的古文,假使他不事翻译、不做古文,也能在中国名人席上占一个位置。因此研究林纾的诗论和诗作,对于研究林纾全人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试就这个方面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海内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盛极一时,小说的创作和译介风起云涌。畏庐居士林纾,这时“尤耽于小说”,对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大量翻译西洋小说,而且自己也从事小说创作。据马泰来统计,林译作品达一百七十九种。其创作小说也不少,长篇有《金陵秋》、《劫外昙花》、《巾帼阳秋》和《京华碧血录》;短篇及笔记凡数百篇,曾汇为《技击余闻》、《畏庐琐记》、《畏庐漫录》出版。一个如此热心小说译著的人,他对小说的文学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著名古文家林纾,尝谓“生平不喜论文”。他说:“盖过于高远,必至诋毁古人;过于主张,又足生人攻击”。然而他却洋洋洒洒地发表了许多古文论。就目前所见,有《春觉斋论文》、《韩柳文研究法》,以及朱羲胄记录整理的《文微》。同时,不少论文见解还散见于文章、序跋、书评和信札之中。研究林纾的古文论(下称文论),是研究这位古文家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文就此试作一些粗浅的评说。  相似文献   
14.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又取“枫落吴江冷”诗意,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少孤,“家贫貌寝,且木强多怒”,但毕生勤于治学,具有丰厚的中外文化素养。据他自己说,“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十一岁从同里薛锡极学古文辞,读杜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