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所谓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近或相关、语气相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的一种修辞格。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根据排比句式中的提示语在句中所充当的不同成份以及构成排比句的句子内部的不同结构,排比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主语排比看,操场中间,有的跳皮筋,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第五册《课间十分钟》)  相似文献   
92.
朱瑛 《湖南教育》2006,(7):12-15
一、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 案例一:美国教师教学《灰姑娘》的片段 该教师先组织学生说出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人、不喜欢哪一个人,接着,发生了以下对话。  相似文献   
93.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听这样的课,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站在环形跑道起跑线上的选手,在“啪”的一声枪响后,原本都应该围绕环形跑道前进的,结果是大家都溜出跑道,四散奔跑。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的,每一课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有自己的课时重点。从我们的常...  相似文献   
94.
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过去在三、四年级才会出现的错别字现象,现在已提前到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此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  相似文献   
95.
课改实施十年,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看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现象.比如对“双基”的忽视.时下,不少公开课就凸显这一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热闹有余而内里不实的虚浮现象.让听课者深感虚华浮躁,进而产生对这一堂课学生到底干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实质应该干些什么、学些什么的困惑。  相似文献   
96.
重视学生写字,改进和加强写字教学,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亮点之一。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十余年语文课改经验,特别是识字、写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课标对各学段识字和写字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与评价建议等进行了多次增改,充分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能力为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正一、调查暴露出来的问题2012年3月,笔者对所在学区62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及892名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做了调查。下列问题引起了笔者特别的注意:1.教师指导束手无策在认识上,可以说42名教师全都意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指导上,教师中对学生有购书要求的占83.4%,有购书书目指导的占67.8%,  相似文献   
98.
朱瑛 《辽宁教育》2014,(1):54-5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相似文献   
99.
笔者曾对本区892名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做过调查。调查结果让人大为震惊:要求写出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外国作家各一名,学生“写不出”“不知道”的占43%。中国作家,能写出来的高度集中在鲁迅、李白、巴金、冰心这四位身上。写外国作家更是笑话百出:  相似文献   
100.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不长,300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尤其是对"摇头""伸着两个指头"等动作的经典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却对多烧一茎灯草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对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