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教育   4232篇
科学研究   175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1718篇
综合类   191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2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1452篇
  1999年   1534篇
  1998年   914篇
  1997年   739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5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在古城襄樊,年轻的襄樊晚报已成为许多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晚餐,许多记者的名字及其作品也渐渐深入人心。张治平就是这样一位记者。 1976年张冶平应征入伍,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尝试着写了封读者来信,投给当时的战斗报,不料竟发表了。从那以后,张治平时新闻着了迷。 1981年张治平退伍回到襄樊,分配在市棉纺厂工会,负责全厂的宣传报道。 1993年底襄樊晚报创刊,面向全市招聘记者,当时干摄影已小有名气的张治平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晚报,成了一名记者。 张治平习惯于将视角对准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群:里弄干部、下岗女工……进了晚报之后,他更深刻地感觉到,新闻,特别是晚报新闻应该以人为中心,应该关注社会人生、百姓疾苦。 1996年张治平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毛纺厂有位叫黄文萍的女工.下岗后,摆过地摊,卖过鞋,还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只身南下广州学习美容美发,后来在樊城定中街开了家美容院,生意做得挺火。 直觉告诉张治平,这是一座新闻的“金矿”。为挖掘素材,张治平多次上门采访,帮黄文萍出点子、想办法,还在报纸上作连续报道,迅速引起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黄文萍很快成为襄樊市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并在1997年被评为“全国再就业明星”。她的事业也越做越大,现在,黄文萍的美容公司已接纳了三十多名下岗女工  相似文献   
992.
重大新闻题材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新闻题材。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它的23个技术指标名列全国第一,其中18个技术指标居世界第一,建成后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具有巨大综合效益。因此,以三峡工程为主体的三峡新闻题材,无疑是重大新闻题材。 有人说,“三峡”无小事。这话是很有见地的。重大题材是产生新闻精品的沃土,是许多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三峡题材作为重大新闻题材,为众多的新闻媒介特别是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新闻精品的大好机遇。 三峡工程所在地的湖北省和宜昌市的新闻媒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他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三峡题材这一珍贵的新闻精品资源,创造出了众多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993.
地市报读者对时事报道的阅读需要在日渐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大多数地市报的时事版面存在容量有限的问题,有的甚至仅只能填补广告版的空白。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什么?提高时事报道的地位是最根本的。同时,丰富时事报道的信息量、扩大时事报道的能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既是对报纸自身的规律性的遵从,也是对受众阅读需要的尊重。其中,抓好时事热点报道是一个重点。 要把时事热点报道抓好,关键是在报道形式上形成声势。既要形成声势,又不必占用过多的版面,在这两难之间,“组合”好时事热点新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本文就此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94.
简而言之,写新闻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文字描述新近发生和变动的事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规律。然而,近几年来,这一客观规律却在被悄悄“改变”,以致产生了新闻写作的“流行病”。 症状之一:小题大作。大凡写新闻的人,几乎都聆听过“一滴水见大阳,一片树叶见森林”,“一粒砂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教诲。这些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写新闻要“以小见大”。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年来,“以小见大”的文章少了,“小题大作”的文章反而多了起来。譬如:某县建了一个柑桔销售公司,有记者硬将此写成《内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创举》;商家打折本属正常之举,可有记者偏要写成《从商家打折看市场经济:》;本是一个很平常的交通事故,有记者不惜版面,来它个《某某交通事故大纪实》……如此几百字便可写成的小事,却要大作一番文章,令读者十分费解。  相似文献   
995.
在县报当编辑,接触最多的是来自最基层的通讯员的稿件,虽没有什么宏大的题材、精深的理论,却常常能从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与细节中感受到生活的实在与清新,引起心灵上“轻微的颤抖”。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编一名乡镇干部写来的一篇《暂停开会》的现场新闻。写的是该镇正在召开全体干部会议时,突然发现附近一农户发  相似文献   
996.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作为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宜昌日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好喉舌和抢占市场、办好党报和搞好经营、改革体制和利益平衡、技术进步和经济压力等问题,时刻令我们寝食不安。 党委机关报怎样才能有所作为?报社怎样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竞争,也是机遇 1998年,宜昌市的报纸竞争十分激烈,除本埠五家报社(宜昌日报、三峡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葛洲坝报、广播电视报)外,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三峡都市  相似文献   
997.
现代新闻实践的发展使新闻传播的样式发生很大变化,突破了传统新闻学范畴所涵盖的内容和形式。标题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正在日益兴起。无论是全国性报纸、综合日报,还是地方报纸、专业报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这一新样式,并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这里笔者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标题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作一探讨,以利标题新闻更好、更成熟地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新闻传播是通过某种传播媒介向社会公众发布新闻及人们通过传播媒介获取新闻。当然,传播媒介并不仅仅限于报纸、广播、电视三种,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传播、书信传播和电话等通讯传播。本文仅就公开的具有权威性的面向大众的新闻传播媒介,在传播新闻中出现的不完整性作点探讨。 不完整性之由来 长期以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老百姓这样议论:“现在的报纸没看头,报喜多报忧少”、“中央电视只有焦点访谈好看”等等。老  相似文献   
999.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开展好舆论监督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的职责,是增强报纸的权威性、指导性及战斗力、号召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舆论监督一般是指对生活中存在的不正确的、阴暗的、消极的、甚至是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言行进行批评和揭露,督促其改正,以达到明辨是非,改正错误,做好工作的目的。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因此,一定要采取慎重、冷静、理智的态度,万万不能以个人感情用事。这是舆论监督的一个大的“度”,一个大的框框。除此之外,在具体组织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还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00.
落实“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方针首先要求总编辑思想认识要到位。早在1995年初,《襄樊日报》就提出总编辑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观念革命,即革除新闻照片只能当“陪衬”的旧观念,大胆地让新闻照片领衔唱主角;革除“重大主题只能用文字报道”的旧观念,大胆地尝试用新闻照片反映重大主题;革除“摄影记者只能受支配”的旧观念,大胆鼓励摄影记者用精美的创意来主导总编辑;革除“摄影部只是单纯供应照片”的旧观念,大胆地让摄影部独立编发重点版面。正是由于总编辑较好地实现了上述观念革命,“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方针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贯彻落实,创造性地实现了版面到位。 版面到位之一:向头条推进。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照片上头版头条,在襄樊日报已经形成共识。自1994年8月至1998年8月,报纸共在头版头条刊发新闻照片百余幅,这在过去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