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通过对美国、日本以及前苏联几位高级教练所阐述的训练理论和各自提供的训练计划范例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表明 :休·汉弗莱的训练方式更适合于我国普通高校的跳高训练 ,但其它两种训练方式也可以作为辅助的方法 ,有利于促进我国普通高校跳高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2.
53.
该学区把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法制教育引入课堂。学区把法制课纳入课程计划,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从“在家做个守规的好孩子、在校做个守纪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守法的好公民”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54.
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同时他也是一名鲜为人知的编辑家。他一生组织和参与编辑了十几种刊物,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他的一些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实践活动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领导人出访不仅是加强国际交流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何有效开展领导人出访对外报道,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接受美学又称“读者接受学”,正式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借鉴解释学、现象学等理论,提出了“读者中心论”,建立了以期待视野、召唤结构、文本未定性、审美经验等为主的一整套概念体系,①促使文学研究发生范式的转移.接受美学虽然是文学理论,但对“宣传现象同样有效”.②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视角,分析新华社2015年“习近平访美”对外报道,并以美联社的“习近平访美”报道为参照,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如何有效开展领导人出访的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56.
小组评价是指在组内各个体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综合汇总.并将汇总数据与其他各组进行比较所产生的结果评价。学生需要有集体荣誉感,在自我需要得到满足时,更渴望通过表现得到大家的认同乃至赞许。小组评价就是为他们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  相似文献   
57.
信息差原理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随后国内许多外语教师一直在探索如何合理地运用这一原理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信息差原理能够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语言习得,培养交际能力,将其应用于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是为增强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所做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8.
试点专业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1991年12月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意见》,规定“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应培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根据高工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高工专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59.
学生在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先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按照自己的习惯、经验、思维方式而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即所谓的前科学概念。“前概念又称为日常概念、模糊概念、迷思概念、相异构想等,是指未经过专门教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概念。”  相似文献   
60.
为满足高职声乐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教材做了适当的增减,让学生学得扎实稳固。同时,力求做到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使学生学有所长。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注意内容的广泛性,又有一定的侧重性;既有西洋古典歌剧和艺术歌曲,又加强民族声乐的比例,尤其是补充所在区域的民间歌曲内容,对其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此外,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注入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使学生积极思索创造,学会自演或互练互评,以社会市场的需要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多元、合格人才,更好与社会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