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找骆驼》(五年制第四册20课、六年制第四册28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商人丢失了骆驼,经过一位老人的指点,终于找到了骆驼的故事。从逻辑学角度上看,是用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是这样设想教学过程的。 1.初读课文,理清层次。根据课文内容,全文可以划为五层意思。即:(1)商人找不到自己走失了  相似文献   
22.
《温暖》是一篇看图学文。画面内容是周恩来总理和一位清洁工人亲切握手,这个动人的情景反映出周总理平易近人,尊重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清洁工人对总理的敬爱。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读懂课文,展开想象,深化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敬重平凡工作的思想感情。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有如下三点设想:  相似文献   
23.
释词五忌     
教师确切地解释词语是保证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特提出释词“五忌”: 一忌失掉政治性,坚持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教育学生。例如“勇敢”一词,是指为了人类的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敢于献身的行为和精神。但有的教师则信口解释成“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怕”怎么能称为“勇敢”呢? 二忌失掉科学性,坚持用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学  相似文献   
24.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是举一反三推理的一种必要途径,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怎样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呢?  相似文献   
25.
《狼和小羊》(六年制小语第四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狼想吃小羊,但是没有理由,就故意找碴儿。狼的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篇课文的重点是逻辑的训练。教给学生对任  相似文献   
26.
"保增长、调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此现实背景下,阐述经济结构转换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深入分析经济结构的内涵,评介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结构转换的研究思路,介绍两个结构转换经典模型,总结影响结构转换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7.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到了老年,想把自己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他非常认真地修改原作,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夫人打趣说:"你这么认真写文章,难道还怕先生责怪么?"欧阳修一本正经地回答:"是啊!我这么大年纪了,自然不会有什么先生来责怪我;可是我这个集子,是要留给后人看的,我这样认真修改,就怕文章里还有毛病,后生们会笑我呢!"  相似文献   
28.
《她是我的老师》(人教版第二册第3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同学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我主要抓了三点:一、演示三个动作。通过外部表情,达到内在的理解。1.演示的内容:(1)“居里夫人微笑着……她急匆匆地走下主席台,来到人群中”。(表现出居里夫人内心的惊奇)(2)“居里夫人走到一位坐  相似文献   
29.
人间白雪,冬来春去,年年如是,似无可写之处。然而在名家文豪笔下,它却千姿百态,各具情趣,具有欣赏价值。“霁景明如练,繁英杏正芳”(唐彦谦),写其洁白;“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陈叙达),写其纯静;“雪飞当梦蝶,风度几惊人”(王烈),写其轻盈;“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自居易),写其凝重;“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庾信),写其亮丽;“密密无声坠碧空,霏霏有韵舞微风”(子兰),写其飘逸;“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李贺),写其迷离;“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张南史),写其狂烈。同是春雪,而“徘徊轻雪意,似惜艳阳时”(韦应物),写得缠绵;“闲飘上路呈丰岁,狂舞中庭学醉春”(杨臣源),写得豪放;“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  相似文献   
30.
最近,在小学听了一些课,发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不恰当地运用讨论法。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质疑,只要没有同学举手回答,教师就下令讨论讨论。甚至讨论一次没有答案,竟组织多次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