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作者结合大学化学学科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分析了制约当今化学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并讨论了如何在化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2.
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是企业组织中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要想使QC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作用,科学的统计技术的正确运用尤为重要。本文就QC小组活动中常用统计方法的概念及主要用途以及在QC小组活动中正确运用统计技术的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论述,希望对QC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3.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高校体育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人文奥运”理念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取向、后奥运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后奥运时期的高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几个方面,特别是人文奥运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在总体上推动着人们确立以生命的健康为宗旨的观念,它不仅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凝聚力,而且展现出民族的伟大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94.
该文对山东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涉及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三方面建设情况进行了具体研究。试构建体育文化建设评估体系: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三级指标29个,并根据专家打分,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级指标的具体权重。评估打分项共分为4个级别,每个级别都给出了具体的数据或区间,操作简单易行。制定的评估体系能为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起到督促、导向作用,能为高校体育文化的科学化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95.
作为国家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方面承担主要责任的制度设计,各国的福利制度既有其共性的一面,又存在着基本价值与理念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取决于各国的公民资格类型不同。本文以公民资格为视角,构建了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公民资格类型———福利制度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比较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中自由主义公民资格、传统公民资格和社会民主公民资格类型及其福利制度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6.
河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6所普通高校150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偏低,频度以每周1—2次为主。持续锻炼时间以30min-60min为主,锻炼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跑步和球类运动是硕士研究生参与的主要项目;缺乏组织、惰性、缺乏时间、缺乏指导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对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而言,不仅要达到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目的 ,还应当从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入手,达到提升实践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已经成为具有普及性特点的专业课程,无论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互联网+"模式的发展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  相似文献   
98.
“之”本来是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文言成分,现在一般仅用在书面语风格的语言里。成语多是原装的文言,其中保留“之”字自不必说,更有仿成语的四字结构中常用“之”的情况,如仿成语“一念之差”造出“四口之家”,仿“瓜李之嫌”造出“影射之嫌”等等。有的文章,尤其是某些文史论文,书面语风味浓,“之”自然用得多一点。本文就从语法的角度谈谈现代汉语里“之”的常见用法。  相似文献   
99.
使用这个人称,会产生空间距离感,但这种距离是近在咫尺的。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如指代正而人物,亲切感会油然而生,好像作者在与人促膝谈心,或商量切磋、或循循善诱、或警诫劝慰。如毛泽东早年曾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那些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