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清末民初武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成为学校体育内容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发展,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武术认知价值的转变和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中国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可能。由于师资的紧缺和教材的匮乏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瓶颈。研究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学校武术发展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2.
太极拳3种高度架势的确定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调查、测量、实验和统计等方法,对演练太极拳3种高度的架势进行了确定及运用研究,提出了用系数乘身高来确定演练太极拳的3种高度架势;用此方法确定演练太极拳3种架势合理有效;此方法所确定的3种太极拳架势能指导人们的健身。  相似文献   
33.
武术发展历程的阶段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武术的社会价值、功能角度,可以将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军事战阵技能和个体实用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以政治和经济工具为主的发展阶段,以追求自然、和谐、休闲等文化因素为主的发展阶段。从第2阶段走向第3阶段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在此进程中武术工作者的研究、呼吁和决策部门的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34.
关于武术套路场地、器材变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历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对场地、器材的规定和要求”的分析和比较发现,目前现行的武术套路竞赛的场地、器材标准模棱两可和器材的材质和设计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场地、器材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观点,并列举了改进的思路,为发展武术套路运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5.
走近泰国拳     
泰拳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拥有近百个拳场,数千个拳馆,数万名职业拳手的现代技击运动。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拳赛制度。这些场地设施和拳赛制度为泰拳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拳赛制度  相似文献   
36.
摘要: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探究“掼牛”运动文化生态中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结构秩序以及其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可以为发挥“掼牛”运动的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其自身的良性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与理论依据。研究以“掼牛”运动涉入群体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架构“掼牛”运动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要素及该运动参与群体与自然及社会环境各子要素之间的结构秩序与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物质、制度、精神与社会关系文化生态环境等四个维度架构“掼牛”文化生态环境具备较好的信效度;涉入群体获取“掼牛”运动信息的主要路径依次为表演或比赛、电视、网络与人际交往;文化应对策略上,绝大部分采取文化整合策略;最后,从构建的“掼牛”文化生态模型判断,物质与制度文化生态纬度对涉入水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对促进“掼牛”运动发展,丰富民族体育文化测量工具,充实民族体育文化研究范式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7.
太极拳运动在我国各地广泛开展,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锻炼内容,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文献查阅表明,太极拳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杭州市5所具代表性的高等院校太极拳参与者进行相关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当前杭州高校太极拳参与者的男女比例失调、练习内容单一、学生认知度偏低、学习兴趣不浓、场地设施受限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提高师生认知程度、加强宣传力度与活动的组织安排、强化活动管理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38.
今年5月28日至6月6日 ,第一届全国体育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体育大会的举办引起了众多关心体育事业的人们的关注。带着各种疑问 ,笔者走访了有关部门 ,对这届体育大会举办的目的、形式、实际效果等做了初步调查 ,并将结果罗列如下 ,希望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印证我们改革的初衷与结果。一、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原因与目的1、重视与发展非奥运会项目 ,与世界运动会接轨。自1993年第7届全运会后 ,国家体委决定全国运动会不再设非奥项目 (除武术外 )。从那时起 ,人们开始研究非奥项目的出路 ,希望形成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39.
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时代之问。基于政府能力模型、组织能力模型和个人能力模型形成的三层次理论框架,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精选的61位武术国际传播者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NVivo质性数据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构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结构模型和提升路径的“振波效应”传播模型,提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发挥政府在战略制定、目标指引、引领发展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增强组织在依靠政府力量、传播方案制定、凝聚个人传播力量等方面的纽带能力;提升个人技术过硬“、破圈”轻松、善于经营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竞技武术套路优势项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浙江省往届优势项目的优势演变以及浙江省地市、省队的教练员对浙江省现阶段优势项目的认知,结合浙江省独有的地域特点,分析浙江省竞技武术套路现阶段的优势项目,得出浙江省竞技武术套路现阶段的优势项目为男子剑枪类,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