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运用SIMI Twinner、Motion 7.50运动录像解析系统,对所采集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0年、2011年皮划艇(静水)上海春季冠军赛三个赛事中的男子单人皮艇200m比赛项目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通过三个不同赛事间前三名运动员起航时前三桨艇速的纵向比较分析,发现起航阶段的名次的高低影响着最终比赛比赛名次的高低,并且2010、2011的春季冠军赛,2010亚运会的前三名在起航技术及其稳定性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建议加强运动员起航技术的训练,并提高其起航技术的稳定性发挥。  相似文献   
12.
皮艇划桨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协调方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尼克莱·伯恩斯坦的“协调观”运动控制理论为基础,探索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协调方式,为皮艇技术的诊断提供新视角.国内首次采用三维摄像技术对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测量,通过连续相对时段方法对躯干与左臂、躯干与右臂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论:(1)在划桨时段中,躯干与划桨侧手臂正相位协调程度呈现“降低—提高—降低”的变化.在划桨过程中,首先主要依靠躯干运动,然后依靠躯干与划桨侧手臂共同运动,接着主要依靠划桨侧手臂的运动;(2)在右划桨时段末期,躯干与右手臂协调还存在一个提高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躯干与右手臂还存在一个撑桨动作;(3)躯干与左上肢的协调变异性显著小于躯干与右上肢,这表明躯干与左上肢协调的控制水平相对要低些;(4)躯干与右上肢的协调关系在左桨阶段较松弛,在右桨阶段比较紧密,这体现了躯干与右上肢协调的周期节奏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技术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全程录像回放统计,对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女运动员决赛、半决赛阶段的32场比赛分别依运动员各种类型的踢法、交手时间、交手次数和得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项基本技术运用中,横踢仍然是核心技术和比赛得分的主要手段,其使用率均占60%以上;后踢和勾踢虽然在比赛中的总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实际的得分效果也相当显著。较以往各重大比赛,前踢技术首次进入比赛3大基本实战技术之列。3局比赛中,运动员应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安排战术和体力分配。  相似文献   
14.
以艇速作为标准,采用系统分类与判别分析方法将赛艇各单项进行分层,对各层次中世界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并且探索了其对艇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各层次单项群内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均存在高度负相关;桨频每分钟增加1桨,划距(按艇速层次从下到上)分别减少0.160 m、0.217 m、0.189 m、0.154 m和0.265 m;反之亦然.在各层次单项群中艇速随着桨频变化成倒"U"形变化,在自变量范围内各层次单项群间艇速的变化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各层次单项群的优秀运动员中桨频与划距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能够提高艇速,并且存在最佳值,使艇速达到最大.建议应用不同层次单项群桨频与划距、桨频与艇速的回归方程诊断优秀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利用理想的桨频与划距搭配改进划桨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参加亚运会与全国皮划艇春季冠军赛的皮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和竞速结构的不同,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划桨技术和竞技能力;研究方法:通过SONY摄像机对2010年全国皮划艇春季冠军赛和广州亚运会的200 m皮艇项目中参加男子单人皮艇(MK1-200 m)的运动员进行全程跟踪与定焦定点拍摄,运用德国SIMI运动分析系统对MK1比赛中亚洲优秀代表队的划桨技术和竞速结构做出对比分析;研究发现,MK1-200 m皮艇项目中,参加亚运会与冠军赛的运动员在一桨划距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时间、艇速和桨频指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员的划距与桨频呈现出高度负相关,处理好桨频与划距的关系是运动员提高艇速的关键;两组运动员的出水角呈显著性差异,尤其是B组的出水角过小,划桨周期的时间较长,桨频降低从而使艇速下降,因此认为,桨的出水角不能过低。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学视角出发,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和基本原理,对板球快速投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特征及要点进行探索,并建立其运动生物力学观察模型,为有效地学习与传授快速投球技术提供参考。结果:1)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可划分为右脚支撑、双脚支撑以及左脚支撑三个时段;2)揭示了在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中人体重心与板球的运动特点;3)探索了在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中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强度、运动顺序以及运动方式,归纳出该过程中人体主要关节的运动特点;4)构建了若干个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指标,反映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要点;5)构建了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观察模型。  相似文献   
17.
人体鞭打动作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鞭打动作是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链的运动形式。鞭打动作可以使运动链末端环节产生极大的运动速度和打击力。鞭打动作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形式,弄清其机理是运动生物力学自身理论体系中不可或映的部分。但目前的解释基本上停留在定性阶段,在鞭打中各环节之间动力学关系尚无深入研究。本文以投掷标枪为例,通过研究上肢各环节鞭打时的动力学关系,揭示上肢在鞭打动作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局部定位问题、刺激效果的生物力学评价问题和建立电子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建构有特色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描述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轨迹,归纳出先行研究的成就与问题;进而提出大力开发学院课程资源的学术主张,并就特色课程开发的内涵、意义、程式和重点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21名大学体育系学生进行20天的电剌激训练。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能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肌肉的速度力量;电刺激对力上升到峰值的速率、力峰持续时间、力的峰值等均有明显的效果;电刺激对肌群的作用能保持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