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利用2010年全国第3次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群体力活动的调查资料,进行体力活动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乡村居民交通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低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工作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活跃度2(重度)”水平人数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家务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活跃度1(中度)”、“活跃度2(重度)”水平人数比例均高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2)城镇居民总体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体力活动活跃”水平的人数比例均高出乡村居民.  相似文献   
62.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监测工作的成效取决于监测数据的质量,而质量控制体系是体质监测数据科学、真实的生命线,是实现全国体质监测数据代表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为此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根据控制论理论基础,构架和实施了纵贯4级管理体系(监测现场、地市级监测队、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网络平台为主要工具、2种表格为依托、3个标准为依据、3次核查为实现途径贯穿于整个质量控制过程的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既提升和保障了本次体质监测的数据质量水平,又为下一阶段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质量控制经验。  相似文献   
63.
我国成年人体质水平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纪江  蔡睿 《四川体育科学》2011,(1):111-114,119
目的:探讨体质水平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关系,为今后我国体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方法:以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20~59岁成年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省区、市为单位(共31个单位),选取体质指数、代表性体质单指标等作为体质数据分析指标;登录国家和地方统计局网站对31个监测省份社会经济指标进行调查、整理。计算比较体质数据指标数据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之间关系,并进行分析。结果:体质综合指数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文盲率、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5以上,且都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人文发展指数相关系数更是达到了0.67(p〈0.01);当人文发展指数大于0.8时(2000年此数值为0.7),体质水平随人文发展指数增长而提高的幅度将有所减小;在相关有意义情况下,恩格尔系数与所有体质单指标呈负相关,纵跳值与所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人文环境越好、经济收入越高、文盲率越低、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城乡居民体质水平越高,也证明了我国成年人国民体质水平东高西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64.
蔡睿 《体育科学》2002,22(2):80-84
以技能主导类非测量性的若干项目近年来337场高水平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为基本信息源,以条件极值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数理统计与多维单目标线性规划最优化方法,在竞技表现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竞技表现条件极值模型的构建、解析、应用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竞技表现条件极值模型可应用于运动员(队)比赛成绩的预测、竞技状态的诊断、竞技目标的确立、技战术风格的确定及制胜对策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对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诸多环节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心功能指数评定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睿  王路德 《体育科学》1993,13(6):40-43
本课题是经国家体委全国选材中心组专家提议,由湖北省体科所牵头,全国10个省市参加协作研究的简易心功能(即30秒30次蹲起机能试验)评定标准的研究。目的是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机能评定、体质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资料。在对全国10个省市2223人按统一的测试细则进行测试后,通过数据审核、正态检验、曲线拟合、离差法等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评定标准。研究还表明,这种机能试验在1岁生物年龄为界之间及性别间没有显著性差别。是否这种机能试验在负荷强度、时间上均还不够,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本文对第18次双清论坛主要讨论的风能发电与光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途径,提出一些见解。首先指出利用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一般特点;并论证了搞好可再生能源利用要着重学科交叉与发展储能技术。文中认为制约可再生能源实用的主要障碍是设备的单位有效功率造价太高,并对风能发电与光热发电分别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影响上海、东京两地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形态发育、体育锻炼以及学习、生活、习惯三项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长期加速趋势远较东京明显,这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重要因素;上海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于东京,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造成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敏感年龄段较东京差的根本原因.建议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家庭、社区,建立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保障机制;扩大和延伸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的功能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体育训练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上海、东京成年人超重、肥胖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上海、东京20~74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分析比较两城市肥胖人群的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07年中日国民体质联合调查"。选取20~74岁成年人样本4508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判断界值均采用中国(WGOC)标准;结果:上海20~74岁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高于东京。东京男性33.4%,女性26.1%。东京男性肥胖的高峰年龄比上海男性提前20岁。两城市女性肥胖率的差异比男性显著。结论:超重肥胖是两个城市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工作将是中、日两国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9.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对全国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合在校学生)在2007年里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就此次调查的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自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全国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所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逐步提高.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呈现多样化特点,使得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和健身效果得到加强;居民主要选择附近的公共体育场所参加体育锻炼,初步显现了近年来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的成效,大大方便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有:1)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大部分人由于忙于工作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3)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仍以自发性为主,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居民更持久地参加,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4)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5)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其中,城乡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70.
小朋友,下面两篇习作写的都是秋天外出郊(jiāo)游的故事,可是内容、风格却各不相同哦。请仔细读一读,认真体会一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