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体育   136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武术运动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心神意气的训练是指对运动员内在心志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与外形技术的高度协调,谓之“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运动表现。 心神意气的训练概括地说,是要求运动员心力要坚强,精神要饱满,意识要集中,气势要贯通。 心力要坚强是对运动员在演练中的总的心态要求。要自信弥坚,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内与外的根基,否则将形无劲健,神采不扬,动无韵味,意不明畅。要把自己假设在一个战斗的场合,一招一势要有坚韧不拔的气慨,从起势到收势,始终要有勇往直前的斗志。  相似文献   
92.
王伟  邱丕相 《体育学刊》2012,(3):121-124
竞技武术改革之后,竞技太极拳、剑的比赛率先得到了社会认可,其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冲突和认同。冲突在于竞技太极拳融入了长拳的难度动作,传统武术人士一时难以接受,并认为其偏离了太极拳的内涵;并且竞技太极拳基于赛场这一特殊的环境,潜在地调整了功能展示次序,突出了评判、表演,亦与传统认知相左。认同在于从观赏的角度,观众接受了竞技太极拳的审美超越;从传播的角度,竞技太极拳不时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散发影响力;从时间的角度上,大众逐渐接纳磨合了业内曾经的争议;而且,竞技太极拳的社会地位也在磨合中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3.
大赛——世界武术大赛。第一个离开中华武术故土的世界武术大赛!  相似文献   
94.
武术套路美学初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问题的提起武术分为套路和对抗两种主要运动形式。对抗形式在我国已停滞多年,如今逐步开展,以此挖掘和发展中国的技击术,我也是赞助者。然而,对套路这样一种广为开展、已至成熟的运动形式,至今,对其内在规律和价值尚未充分的讨论。时常有人将它与对抗形式的技击混为一谈,用对抗中的技术去要求套路,对其独具美学光彩的价值统讽为“花架子”;也有的则盲目地追求“美”,不加辨别地从各种形  相似文献   
95.
邱丕相 《体育科研》2013,34(1):47-49
从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出发,在全面分析德国留学生罗玲娜女士《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的中西武术及中华武术的西方推广》一文的选题意义基础上,对作者的研究方法、资料来源、研究结果等方面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性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价、指出:综观全文,可以说作者的研究是在一种全新理念、全新视角下的武术与西方武技比照、武术向世界推广的研究;论文特点在于资料丰富而准确、视角独特有创意、调查翔实而有观点,是一篇既有文化深度又有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96.
美国人类学家海威尔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97.
论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路径进行分析.认为:武术长期以来以"武"与"舞"的形式并行发展,而且愈接近现代,"舞"的表现形式愈明显.当代,无论在影视、竞技中,还是舞台、武术场更多地体现为艺术化、审美化发展趋势.提出:基于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程度的逐步提高,随着人们审美观的趋于成熟,武术的艺术性可能成为武术最主要的外显功能.  相似文献   
98.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99.
为了更好地备战第13届亚运会散打比赛,首次对训练监控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科研人员、队医三位一体的监控模式是有效的;从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心理、生理、生化、技术、膳食营养等方面监控训练过程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0.
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化的争夺和流失是当前世界文化竞争出现的必然现象,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捍卫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减少文化的流失。作为负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武术在文化流失的时代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研究和拯救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还原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