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类比是人们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实践中学生因具身体验的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源域概念进行类比,或对类比对象的相似性认识模糊,导致源域概念到目标域概念映射得不完全,概念认知浅层化现象凸显。提出基于具身经验和多维体验的隐喻类比是对类比思维在实践中的有益补充,隐喻类比可以促进纵向层次的认识推进,横向领域的知识转移,学科系统的整体建构。研究发现通过先行组织、原型启发、相似联想、演绎修正等策略,可以抓住知识间相似性关联,大胆猜想,勇于探索,以达到对数学世界准确、深刻、结构化的认知,发展指向数学创造的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02.
邹伟 《辽宁教育》2023,(1):17-2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内化而来的,所以塑造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物质基础就是有效的数学知识结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要把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3.
<正>隐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和表达途径。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人们日常交流的概念系统也是通过隐喻来构成和界定的。”隐喻思维可以强化学习者对概念的内在表征,使学习者以具身经验来理解抽象概念,以熟悉概念来映射陌生概念,形成基于个体意象图式的隐喻理解。郑毓信教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手势和身体活动,以及隐喻、生活经验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