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该文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出发,提出自学习科学创建以来,学习研究在三十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向。第一次是让学习研究“立地”的“方法学转向”,以“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提出为标志,缓解了百余年来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学习研究走向统一提供了一个“脚手架”;第二次是让学习研究“顶天”的“基础研究转向”,以教育与认知神经科学崛起为标志,向基础研究下沉,并对实践产生了正反两方面影响。现在即将迎来第三次重大转折——学习研究的“工程转向”与学习工程的崛起。该研究提出,要从前两次重大转折中把握学习研究的未来走向,推动学习工程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基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工程隐喻,实现科学思维向工程思维的转换,促进学习研究中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又要直面学习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应用实践转化面临的挑战与伦理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的力量跨越二者之间“过于遥远的桥”,从而缓解“顶天”与“立地”之间重新浮现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是数学元认知的两个基本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界、情报科学界和全球各地区图书馆的重要研究课题。概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技术特点,并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军队综合大学教育转型工作的深入进行,各级对培养合训学员领导管理能力的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合训学员毕业后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领导与管理能力(或素质),也就是其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以及如何利用合训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的相关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对学员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等问题,还存在某些认知层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合训学员的领导管理能力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围绕这些能力培养而设计的课程体系目标定位和结构解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郑旭东 《辽宁教育》2004,(10):11-13
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已成为基础教育势在必行的工作。本文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对这方面的思考。一、当前课堂教学实践的背景1.教学观念的变化。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说,我们经历了前喻时代,已经进入了并喻时代和后喻时代。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老师应该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17.
对实验教材中乙酸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乙酸和无水乙醇为原料 ,用五水合氯化高锡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 .讨论了SnCl4 的用量 ,原料配比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对酯的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探索了从动物胆汗中提取胆红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创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代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全面崛起及其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让非线性学习的新境界呼之欲出,而非线性学习空间的创建与发展则成为制约非线性学习实践推广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非线性学习空间的概念、特征与架构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基本模式,提出了非线性学习空间设计需要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以及非线性学习空间建设的六个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20.
吴砥  郭庆  郑旭东 《教育研究》2024,(1):121-132
教育是一种信息型实践,在教育系统内流动的不是社会生产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是支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交互的信息。当前,以通用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社会生产格局再一次迎来变革,使人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此过程中,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较高质量的内容生产,乃至实现一定程度的知识生产,但其主要缺陷在于难以实现自主的创新创造。因此,应充分分析智能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优化学生发展目标,加强人与技术的双向度联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智能时代协同式“人—技”联系教育实践框架。这需要重塑联系,在人技协同实践中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赋能教师,在人技互适的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解放学习者,在人技共创的实践中助力创新学习与成长。智能技术介入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唯有直面技术冲击的时代浪潮,科学把握其内在逻辑,才能驾驭技术变革教育的复杂性,实现人与技术的融合共生,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