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体育   3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背越式跳高训练中肌肉活动的特点,我们编制了一套放松专门练习,以拉伸有关肌群作烈缓解肌痉挛、降低肌肉硬度的主要手段,来消除肌肉疲劳,效果明显。该练习亦可作为与背越式跳高性质相近的运动项目训练后之放松手段。  相似文献   
22.
在竞技体育中,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消除运动训练所引起的疲劳,迅速恢复体能之重要性已日益显露出来。鉴于游泳、田径均属于体能类运动项目,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及肌肉系统的疲劳易于产生。我们对本省这两个项目的12名准备参加“七运会”的运动员进行了有关方面的医务监督,以求尽早对运动员的疲劳程度作出诊断并加以消除。医务监督方法选择心电图,心血管功能以及肌肉硬度测试。对心血管系统及肌肉系统的机能进行评定。以体外反搏消除运动性疲劳。结果表明,体外反搏后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有明显改善。运动训练后升高的肌肉硬度明显下降。运动员周身感觉轻松,疲劳感减少或消失。且凡经体外反搏肌肉适时得到放松者,完成技术动作时肌肉感觉良好。无一人肌肉损伤。该阶段运动成绩大多数较为理想。为此,我们认为以心电图,心血管功能及肌肉硬度测试作为对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主要医务监督方法,并通过体外反搏来消除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八十年代末国内外部分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后两步技术影片的分析,我们找出了对起跳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六项指标,从这些指标入手,诊断、分析助跑后两步技术,易抓住要害,有助于解决背越式助跑与起跳结合的关键性问题使跳高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我省运动员张××的训练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4.
通过肌肉硬度测定,可判断运动员是否处于自己感觉不出的肌肉轻度酸痛状态。肌硬度值的测定有助于教练员及时调整运动量,防止肌肉疲劳积累及损伤,并及时了解运动员赛前肌肉状况,合理安排赛前训练。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点设置俯角斜板这一改革了的练习手段,证明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背越式跳高“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26.
应用 2900能量代谢测试仪和 Biodex Ⅱ等速测力系统,对福建省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及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力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内外优秀选手比较,该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并不低,但无氧阈摄氧量值较低;双侧同名屈伸肌峰力矩差值偏大,踝关节屈伸肌比值偏高,肌肉快速起动速度较慢,以及肌肉力量耐力较差等。  相似文献   
27.
对海峡两岸高校体育交流与合作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海峡两岸高校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求通过各方努力,开展与台湾高校体育的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两岸体育事业,也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把课内和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使之不仅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更成为体育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高校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将得到拓展,有限的体育资源将得到整合并加以有效利用,对营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氛围,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谈闽台高校竞技体育的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充分利用体育的竞技持性,发挥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及福建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台湾高校竞技体育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带动闽台高校体育事业的共同、全面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也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我们通过对两组青少年运动员做分组实验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音乐对运动员心率、呼吸、指容和皮电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对克服运动训练的单调感可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