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教育既可以成为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强大动力和有效手段,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带来一些失范现象和新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对网络教育予以全面的、理性的思考,正确认识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研究如何使网络教育健康发展,使之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与素质教育比翼齐飞,共同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教育。一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利用网络的多种媒体效果,实现信息共享,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网络教育以其趣味性的网站…  相似文献   
52.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其中 ,生理因素是基础 ,心理因素是依据 ,环境影响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 ,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3.
南社社友王葆桢的相关诗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社会风貌,也为考订王氏生平若干问题提供了材料。其《南洋劝业会杂咏》以诗存史,以杂咏加注的形式,全面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第一届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的各项成果,对于考察南社在近代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具有典型意义,应该引起地方文化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54.
55.
英特尔~求知计划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项目和活动,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在基于项目的学习氛围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课外信息技术课程和相关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在进行求知计划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了制定计划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56.
高平 《文教资料》2007,(7):39-41
殷璠的文学史观,主要体现在其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叙"、"论"以及《丹阳集》的序言中.本文即对此三篇文献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探讨了殷皤对先唐诗歌创作评价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57.
由"被"说开去 "被"是当下太过流行的词汇,"被富裕"、"被民意"、"被网瘾"……课堂上,老师,你的学生被"被"了吗? 新课改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是不是课堂上只要学生说得多、活动占得时间多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呢?所谓把课堂还给学生,到底是把什么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58.
<正>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灵活地运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59.
新课程改革追寻简约、有效的课堂境界,就像叶澜教授所倡导的:"在扎实、充实、丰实、真实的课堂中上出有意义的、有效率的、有生成的、常态性的课。"当前课堂数学中存在种种"浮华"现象,其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太注重热闹不关注数学内涵。  相似文献   
60.
小学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那么,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究竟是要用更多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参与,还是需要用强制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体能呢?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放弃学生对体育乐趣的追求,更不能忘记增强学生"体能"的这一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