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6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教育   9628篇
科学研究   2144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1236篇
综合类   1102篇
文化理论   62篇
信息传播   13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911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225篇
  2010年   1143篇
  2009年   1178篇
  2008年   1233篇
  2007年   1173篇
  2006年   1115篇
  2005年   867篇
  2004年   559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在对超导用Nb47Ti合金棒材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时,发现棒材多处存在异常反射波现象.通过低倍组织、高倍组织、变形实验、XRE和成分分析等,对异常反射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棒材超声波探伤杂波异常反射波的根本原因是成分的不均匀、异常反射波区域的Nb元素含量较高、低倍组织存在“亮斑”等,且锻棒经过大变形改锻仍无法消除异常反射波.  相似文献   
99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大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颠倒课堂成为众多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以电子双板和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为依托,以学案为导向,课前组织学习者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视频和文本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课内借助电子双板以问题答疑、任务驱动、小组协作及汇报等方式促进知识内化,课后通过学习评测进行知识巩固与应用。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实施中,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研究能力,改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态度。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需要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加强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993.
荣膺“三都”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农业资源富饶、人文底蕴深厚,对于乡村文化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扬州地区部分乡镇的文化建设现状为依据,分析当地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并找寻问题、探析原因。建议通过加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健全优化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等策略,推进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对人才及其专业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加就业创业竞争力。介绍"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意义,剖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1+X"证书制度下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95.
996.

Exist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T) research focuses on programming in K-12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challenges in introducing it into the formal disciplines. Therefore, we propose the introduction of non-programming plugged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to develop students’ CT. Th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eams collaborated to develop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participants were 112 third- and fourth-grade students (aged 9–10) who took part in three rounds of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iterativ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in design-base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issues that lead to the design principles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e computational tasks, environment, tools, and practices were iteratively improved over three rounds to incorporate CT effectively into mathematics. Results from the CT questionnaire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 program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 CT abilities and compound thinking. The results of the post-test revealed that CT, including the sub-dimensions of decomposition, algorithmic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improved threefold compared to the pre-test between the three rounds, indicating that strengthened CT design enhanced CT perceptions. Similarly,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 interviews confirmed their positive experiences with CT.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we summariz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from computational tasks, comput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ools, and computational practices and propose design principles. We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non-programming plugged learning for develop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T in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997.
998.
以饲料为原料筛选出一株既产乳酸又产芽孢的益生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命名为T-8。从培养基碳源、氮源、有机物浸出液、培养基pH、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方面对菌株T-8展开发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6 g/L、豆粕粉15 g/L、小麦麸皮浸出液60%、酵母粉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钠10 g/L,pH 5.0。以5%的接种量将种子液转接至最优培养基,在47℃的摇床中以200 r/min的转速振荡培养28 h,菌株T-8的细胞密度达到4.8×109 CFU/mL,芽孢率达到95.2%。本试验可为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饲用微生物菌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厉毅 《成人教育》2022,42(6):69-75
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已成为衔接不同类型教育的桥梁和通道,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扩招后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内涵、面临困境和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作用,阐述了学习成果认证的机构设置、认证原则、工作与方法及认证过程的组织。根据认证的4个阶段划分办法,对在线开放课程、开放教育资源、非学历课程的认证案例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学习成果认证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智慧法院是人工智能时代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顶层政府的设计、法院系统的需求与技术市场的利益驱动共同形成了中国智慧法院建设的逻辑体系。然而,上述逻辑体系带来了国家治理与基层实践的张力、“技术治理主义”的内卷化与“数字弱势群体”的程序选择权缺失的理论困境,同时也导致区域空间发展不均衡、建设水平与适用程度不匹配、技术手段应用与尊重应用者主体性的竞争关系处理不良等实践不足。在智慧法院4.0版本建设过程中,应强化智慧法院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以司法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法院成果开发机制和凸显应用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