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全面认识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 --解读《奥林匹克宪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林匹克宪章>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库.解读<奥林匹克宪章>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奥运会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于我们主办奥运会,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宗旨、主义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文化运动,其理念和宗旨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棒球运动的起源韩春苓,丁玉兰关于近代棒球的起源问题,一直有争议,一说起源于美国,一说起源于英国。美国《麦克米兰体育运动词典》中说:19世纪末期有关棒球起源的推测逐渐多起来,多数人认为它与传统的英国圆场球(Roundec)是有联系的,并且混杂着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3.
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来,笔者一直有一种深切的体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的教法科学实用,对问题的处理恰如其分,师生互赏,产生共鸣,往往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把重心放在教材的研究与语言的推敲上,尤其是体态语言。实践证明:教师的体态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着学生的情绪,甚至波及到教学效果。一个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老师驾驭的课堂也必定是豪情满怀,充满生机的。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只有极大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住置.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地为学生创设最优的学习情境,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争取学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16.
水球运动的起源韩春苓,丁玉兰水球运动源于何处?据国际水球专家贝拉·瑞吉克考证:“这项运动象足球一样,是源于英国而后风靡世界的。”英文“水球”(Waterpolo)的本意是水上马球,因为萌芽时期的英国水球,是以游戏者骑坐在一个有木制马头的木桶上,用长杆...  相似文献   
17.
变式教育作为一种传统和典型的数学教学模式 ,是把命题加以变化 ,得到不同形式但本质相同的结果 ,或略变条件 (改变或稍加强 )而得到一个更强的结论 .对一个初中学生来说 ,学习中常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思维往往处于保守状态 ,甚至表现为呆板和僵化 ,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就“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定理来说吧 ,虽然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但实际运用却不简单 .只要把这类习题稍加变式 ,学生就会感到茫无头绪 ,无从着手 ,事实上 ,只要抓住“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这一基本定理 ,透过现象看本质 ,此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下面就这…  相似文献   
18.
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情趣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及种类体育舞蹈和其他舞蹈艺术一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和文化进程而发展的。它是由社交舞亦称舞厅舞发展起来的竞技项目。是融舞蹈、音乐、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的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极具艺术魅力及观赏价值。不论是直接参加者,还是观赏者都能得到精神享受。对直接参加者来说,还是体力、技术与智慧的考验。体育舞蹈过去也叫国际标准舞,它起源于19世纪英国绅士、淑女们中间盛行的一种社交舞。19世纪末,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其规范化,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国际标准舞。1947年在德国柏林举行…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吉祥物的作用显得越来越加重要。纵观现代奥林匹克吉祥物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体育、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递等领域,都留下了它不可湮没的功绩。它的多姿多彩的形式、栩栩如生的形象、亮  相似文献   
20.
在工科院校中,工程图学一直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与后继课程、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关系极为密切,其教学质量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相关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本文拟通过六年来指导毕业设计和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反复实践过程,在探讨基础学习与实践应用“不断线”的方法与途径的基础上,谈谈改革工程图学课程的设想与建议,以期与同行共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