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以末世论因素的有无和多寡,可将古希腊宗教划分为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和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两部分.前者为古希腊宗教发展的早期阶段,经历了从非人格神到人格神崇拜的变迁,讲述了宇宙的产生、人的命运,其对人与神的冲突与和解等尤为关注.除了对人类苦难的独特解释,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另一重要特征,是人性从混沌状态中的分化,这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本文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探讨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开展作文教改活动,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使写作基本知识和技法趣味化、通俗化;如何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和作文教学资源,落实教材中的作文专题训练和配合专业的作文写作.简而言之,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和作文教学资源,能给学生搭建有效的作文学习平台,对中职作文教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3.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应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最佳健康状态,促进医患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4.
奥塞罗爱妻子但却残忍地扼死了妻子并终于自杀。他的妒忌仅是一种表层的理诱因,更深层的原因乃在于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偶像崇拜意识。一方面,他将自己打扮成令妻子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又将妻子视为敬拜他的信徒。一量妻子被疑为“不忠”,偶像崇拜、唯我独尊的罪性便必使其杀妻,并以自杀维护自身偶像的尊严。  相似文献   
25.
弗格森认为,生态危机的加剧使宇宙的来源与最终命运问题备受关注。大爆炸理论和新老进化论也许能够对宇宙万物“怎么来”与“怎么演化”作出某种合理的解释,但其解释却必须以世界的既定存在为前提,而对世界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以及为什么进化是向着高级而不是低级方向运动,这类解释更不能有所作为。将宇宙的存在看作一个纯然之事实的学说虽非毫无道理,但这样一来,人类生存意义的根基则告丧失。科学末世论虽为人类未来描绘出了美好的图景,却不能给现在活着的人以任何希望。对这些问题基督宗教创世说及末世论皆给出建设性回应。  相似文献   
26.
童庆炳“文学体裁分类的新构想”将各种文学体裁分为再现、表情、表意三类,其问题在于将文学体裁的类别同文学形象的类别相混淆了,从而实际上取消了前者。童氏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他未能看到,亚里士多德文体分类的标准“摹仿”实际上是文学的认识方式,由之分出的三种文类实际上是三种实体性的文学认识方式,而不是三个抽象的分类概念。许多人忽视或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是文类研究至今难以深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从发生学上看,宗教学思想的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理性与信仰从神话思维中的分化。在西方,这种分化发生于古希腊,理性之形态表现为概念逻各斯。逻各斯与神话本来一体无分,使两者相互分离的原因,一是希腊宗教祭仪在城邦生活中的公开化所导致的宗教祛魅,二是较具个人性和神秘性的奥尔弗斯宗教对信仰的私密性的强化。另一方面,就最早对宗教进行理性辨析的哲学家塞诺芬尼来说,这种分离则是希腊宗教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逻辑上的错位所致。塞诺芬尼率先运用理性对宗教进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可视为西方宗教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28.
文学批评怎样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批评理论与方法都有其所独具的提问模式,其阐释阈亦由此得被规划。但批评的提问本身却并不独立自足,相关的形而上学理念是其背后的规约。对此之忽略,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批评界无原创作建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将某种存在物视作终极实在,并不同程度地贬抑语言的独立品格,是中西方终极现的共同特点。唯基督教以超逾了任何存在物特性的语言本身为终极实在,这便不仅开出了终极言述的新进路,而且使其言过的合法性得到了合乎理性的辩护。  相似文献   
30.
方方小说《一唱三叹》的主人公玲妈曾对国家有着宗教般的忠顺,以国家为终极认同的理念成了其伦常日用之规范,她完全自觉自愿地捐弃了生活的属己空间,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终极归宿。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除了墙上破旧的奖状,玲妈贫病交加,一无所有,内心充满了懊悔与绝望。这生动地提醒人们国与家、政与教、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离以及社会关怀与终极关怀的分别实为构建公民社会所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