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对《魏源集》“人物传”里所记载姚学塽、周保绪两人中举及中进士的时间错误进行了订正,并为探讨魏源为何会出现这一错误提供了启发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维新运动虽然与魏源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但运动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等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的魏源思想中,他们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魏源思想进行剖析和解读,阐述了魏源人本思想触及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魏源人文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价值理念,魏源西学思想意蕴着可持续性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对魏源及其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外报的刺激下,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报刊功能有了初步的认知,意识到传媒话语权的重要性,兴起了一股自办报刊的热潮.他们在传播西方文明的过程中,鼓吹“广听远闻”、“开通民智”,构建了以“自强求富”为核心的洋务舆论观,为洋务运动的产生摇旗呐喊,并极大地推动着其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历史书写的黄金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书写也进入了一个勃兴时期,产生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从价值取向看,这些研究采用进化论作为预设进行书写.进化论的新闻历史书写,不仅受到当时社会语境的影响,同时也为学术共同体的历史想象所宰制.它不仅锚定了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历史想象,同时也规范了新闻历史的叙述框架和书写方式.新的价值取向、叙述框架和书写方式反过来又形塑了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一战,中国惨败。在严重的民族危机跟前,时代呼唤新的媒介以唤醒国人实行变法图强,深受刺激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迫切需要通过舆论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满足自己参政的愿望;社会迫切需要新的媒介以疏通壅塞的社会风气与启迪民智。在这种背景下近代国人掀起了自办报刊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17.
自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开之后,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冲击下,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裂变.中华民族面临着外国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和先进资本主义精神文化的双重挑战.面对前一种挑战,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作出了英勇反抗外国侵略的回应,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面对后一种挑战,不同的阶级、阶层或政治派别作出了不同的回应.有的对此一筹莫展,主张继续奉行闭关锁国的排外政策;有的恪守传统夷夏观念,对西方的精神文化持不屑一顾的态度,只有经世派士大夫率先走出中世纪,睁眼看世界,开风气之先,作出了挨打之后不得不向对手学习的痛苦抉择,近代社会思潮便由此萌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近代化”的诠释,史学界莫衷一是。有学者提出“近代化”即“工业化”,另有学者提出“近代化”即“资本主义化”。文章运用唯物史观,从“中国近代史”的含义、条件和特点三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化”道路进行论述。使我们较全面、清楚地把握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光绪帝的大力支持、维新官绅群体的经济支援和政治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时期近代国人掀起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