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51.
织女、牵牛两星的称谓,最早见于《诗经》。西汉初的长安,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开始生成,长安斗门今存西汉牛女二石像,这是牛女星宿最早的人形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神话的人物和情节已经定型,唐宋以后在民间口传中又进一步演进。七夕节俗也起源于长安。西汉初长安已有七月七日守夜乞愿、穿针乞巧的节俗,六朝时传播到江南,至唐代已风靡全国,尤以长安为盛。长安斗门的石婆庙庙会正是七夕节俗生动的载体,附近的牛女二石像石婆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是弘扬七夕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2.
《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版 )卷 4 4《以德报怨章》 :“又问 :‘“以德报怨 ,宽身之仁也 ;以怨报怨 ,刑戮之民也。”此有病否 ?’曰 :‘此也似说得好。“以德报德” ,自家能饶人 ,则免得人只管求怨自家 ,故曰“宽身之仁也”。如“以怨报怨” ,则  相似文献   
53.
历史上尝谓“以德报怨”(或“报怨以德”)之说是老子或孔子的话语,这实属误解。“以德报怨”既非出于老子或道家,也非出于孔子或儒家,同时亦非孔、老所赞同的思想;它是春秋以降曾流行于社会上的诸种怨德相报方式中的一种,体现了德治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会价值认同;孔、老对此都做了理性的反思,后世儒、道学者也对之多不认同,而南宋朱熹对其所做的“只是伪”、“不诚”的批评更值得重视。在今天看来,“以德报怨”是一种虽有合理因素又有更多缺陷的道德要求,且与当今社会的法治精神不相吻合,因而不宜褒扬和提倡。  相似文献   
54.
三秦文化是陕西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传统文化。它同其他区域文化如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南文化、中州文化等一样,也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这些地域性传统文化与某一朝代的全国性文化如殷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都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研究三秦文化,不但对于发掘、整理、宏扬陕西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积极推动作用。为此,我们约请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部分学者就三秦文化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对三秦文化研究的关注和兴趣,促进三秦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5.
56.
当今的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挑战,创造和革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创造力是其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所必需的,本文试就校长创造力的要素构成谈一点浅见。校长的创造力,是校长在从事复杂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中,使知识和经验形成的技能的超水...  相似文献   
57.
日本文部科学省为适应社会经济变革、以学生"生存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改革以及培养教育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在各大学设立了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其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两部分,即确定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和由必修课程、学科领域的选修课程及学校现场的教育实习构成的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其借鉴意义在于,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应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应强化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8.
建立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制度是推进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完善这一制度,应澄清各种理论问题,即认识建立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制度的必要性和目的;科学阐释检测制度、报告制度、问责制度和反馈制度等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制度内涵;洞察发挥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制度的作用的前提是厘清谁是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的主体,明晰国家与地方等利害相关者的权力和责任以及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的开发要忠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等。  相似文献   
5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0.
不可知论是由古代怀疑论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近代、有着确定内涵和科学价值的特定哲学概念。由于受传统的“天人合一”致思趋向和直觉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哲学难以出现不可知论的认识理论,亦未形成不可知论传统。学界所谓老子、庄子、郭象、僧肇等是“不可知论者”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