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1.
后现代哲学作为一种批判性理论,继承了现代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因素,并把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后现代哲学在相对主义方法论的指引下,存在着走向虚无主义的危险,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方面。后现代哲学的出路如何?关键在于它能否克服相对主义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2.
2004年8月,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较之原有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新政策采取延长还款年限、改革贴息方式、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举措,从操作方式和风险防范方面都实现了制度创新,为贫困生救助工作走法律途径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3.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语文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让人陶醉,然而现实教学却往往很难象观摩课那样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常态下的语文课,因为它不单单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潜能的开发、生命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素养的形成。常态下的语文课应该具有质朴的原力、蓬勃的活力、强劲的张力,三力合一,方能构成语文课的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4.
第一次见到他,就像个天使一样。所不同的是天使是从天而降,而他是从二楼冲了下来,和我迎面撞上,把瘦弱的我撞到了走廊边的花岗岩上。我哇哇大哭,闻风而至的班主任狠狠训斥说:“看,你把莉莉脑袋都撞破了!”。  相似文献   
115.
面向现代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丽 《现代情报》2005,25(9):163-164,166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对信息的需求特征及我国目前信息咨询服务的现状,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合,以主动服务的姿态将信息咨询服务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要素中去,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化学沉淀结合煅烧法制备BiVO4光催化剂,并用于对罗丹明B催化降解.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貌表征,考察光催化时间、光催化剂用量及罗丹明B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BiVO4为纳米颗粒,平均粒径约50-70nm,颗粒间分散性较好.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并且B...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阐述了从作文教学到作文活动两方面,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8.
电子电气产品中阻燃剂PBBs/PBDEs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已引起了人类高度关注,随着欧盟RoHS指令颁布,我国电子电气业中阻燃剂痕量分析研究也开始起步。本文采用GC—MS法对EE产品PBBs/PBDEs进行痕量分析,对样品前处理、净化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微波消解和索氏提取法进行了比较,对方法精密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微波消解回收率大于55%,最低检出限小于10μg/kg,线性相关系数大于99.9%,说明采用此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9.
华丽 《金秋科苑》2012,(24):72-74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自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A.S.17O9—1782)发现氢氟酸以后,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Moissan,H.1852—1907)制得单质的氟,历时118年之久。在这当中不少化学家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生命,可以说是一段极其悲壮的化学元素史。  相似文献   
120.
魏晋之间,洛神成为一个令各类艺术家迷醉的女神形象。本文通过对《洛神赋图》的欣赏及顾恺之创作手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