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一、问题的提出最初,由于笔者注意到哲学教科书谈及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只讲人口数量而不提人口质量,因而写了题为《应重视人口质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文章.刊于《甘肃理论学刊》(1989年第3期).此后,由于对我国日益膨胀的人口数量的忧虑.写过一些杂文、短评,并发表了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新探》(《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92.6全文复印)的文章,认为膨胀的人口数量与低下的人口质量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观点看来有一定的偏颇性,主是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支持,因而发表之后马上便引发了争论.由于笔者已认识到传统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存在着理论基础不足的问题,为弥补这一缺陷,已发表了《论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与特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7全文复印)一文,并针对姜文的诘难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实例驳斥了“殖民繁荣论”,探讨了香港繁荣的三大真实成 因。  相似文献   
53.
角色(role)原是戏剧电影中的名词,也称脚色,指戏剧中的人物。美国的米德首先将它借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认为个人(或自我)是各种角色的总和。它代表对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所期望的行为。二十年代芝加哥学派开始系统地借用这个概念作为研究社会结构的起点。用人们在群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担当的任务来表示出人与人之间经常的交互关系……~①。笔者在本文中拟借用这个社会学范畴来分析毛泽东思想应有的科学内涵。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毛泽东思想正如毛泽东本人一样,扮演着多种角色。首先,它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54.
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对此,前段时间理论界已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已形成共识,笔者不拟赘言.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归纳、抽象、创建一个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矛盾范畴——社会能动矛盾.一、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强烈的能动性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如果“部分”都具有某种特性,那么,整体就不可能不具有某种特性.当然,如果部分在组成为整体时不呈最佳状态,不是科学的、有机的、符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的结合,整体会小于部分之和;但如果部分是合理的结合,结合成为最理想的整体,那么,整体就将大于部分.对于生产力与上层建筑构成的这对矛盾来说,也正是如此.让我们由部分到整体地分析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能动性吧!1.生产力具有终极的,最高的历史能动性.其一,从直观的、直接的意义上看,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对于历史发展动力,可以从不同意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过程来考察.但不论怎样,无可否认,生产力在其中是重要角色,有重要作用.它解决人的需要,构成社会基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存在,以之为历史发展动力,迄今仍是最权威、最正统、最经典的观点.既然如此,说它具有终极的,最高的历史能动性,显然不仅是成立的而且是有充分理由的.其二,从生产力诸要  相似文献   
55.
<正>关于经济基础的内涵,笔者曾提出《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的观点。不过,这一观点还是从传统的直线式社会结构与运行模式,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层层决定、层层反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反作用”这一观点出发进行论证的。而对这种直线模式,笔者曾多次撰文批评,并提出了“三角形”社会结构与运行的理论新模式。这一新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经济基础应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生产方式”的观点。本文拟以三角形社会结构与运行模式为立足点,从全新的角度来论证这个问题,并辨析有关论点。  相似文献   
56.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理论界甚至有关文件已有定论,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笔者却仍要标新立异。这是因为:一方面,习惯认识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具体真理,而一切都应该,也必须要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急需打破...  相似文献   
57.
《复印报刊资料》真是个怪物。一方面,它得到了学术界、情报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学者以自己的文章能被复印而感荣幸,刊物以文章是否复印、转载作为奖励或评价优劣的标准,全国的图书情报单位把它作为首要的定购期刊,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获得了国内情报信息刊物的最高奖。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它不屑一顾,其中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它就是个‘资料’嘛!”意思是说它没有多高的学术价值。如此,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肯定它的,把它列入全国权威期刊,说它没有学术价值的,连省级刊物也算不上,只是个“资料”。笔者对《复印报刊资…  相似文献   
58.
清代是目录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表现在体裁品种的多样化、著录项目的丰富化,而且清代的目录学家更多理论意识。在诸多的体裁中,“藏书志”是很重要的一种。乾嘉时期张金吾的《爱日精庐藏书志》是这种体制的发端,而这种体制的诸多优点,使得它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很多藏书家承认。到了清末民初藏书家傅增湘手中,“藏书志”的体制更加完善。傅增湘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传统“书志体”做了总结,并且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进行了创新,使得传统的“藏书志”得以成功地转换,为新时代所接纳。  相似文献   
59.
笔者曾撰文从建立概念的意义上把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依据其特点、作用而抽象为社会能动矛盾;本文为完善理论体系,拟再将其抽象为“社会势态”这样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崭新范畴。  相似文献   
60.
文章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目的、手段和结果统一起来,阐述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