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中国百科大辞典》)1990年版,第60页).这个定义是对新技术革命出现之前,产业革命时代社会生产状况的概括和反映.在过去,它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在那个时代,虽然科学技术在改造自然方面表现出极其巨大的作用,但毕竟还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主要表现为凭体力、机械能力,靠扩大规模来索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态的平衡问题,人类社会自身的控制问题等还未得到普遍的重视.因而,这种侧重于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定义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人的概念并不是不动的,而是永恒运动  相似文献   
72.
本文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三角形稳态结构,论述了理论价值,并分析了传统的层层决定,层层反作用模式弊端及来源.  相似文献   
73.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应有自己独具的精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不妥的.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应是"三有利",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关于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必须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但实际上有的并没有开,或者是遇到特别重大的国际国内问题时才应付一下。鉴于这门课对于大学生在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走向上的重要性,高校应该把它重视起来,用“专题课、专家讲、讲大事、社会化、讲座式”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5.
一、群英史观:何以合理?会不合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哲学界、史学界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争论了一阵子之后,暂时偃旗息鼓了.教科书还在重复着几十年或十几年一贯制的万无一失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76.
一 在哲学教科书中,关于运动的本质、运动范畴的内涵论述颇多——这是由于运动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并且贯串于唯物辩证法体系所致。运动范畴既有如此地位,理应受到相应的关注。但是,我们又发现,关于运动本质的阐释,颇多牴牾之处。摘录如下: 其一,“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其二,“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没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没有事物的运动。”  相似文献   
77.
“条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极为重要的范畴,它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不亚于物质、运动、实践、认识等。但传统教科书观点却总是在讲“联系”范畴时简单地予以介绍作罢。理论界甚至有人对“唯条件”和“五条件”两个概念都含混不清,要反对什么“唯条件论”和“无条件论”。本文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条件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并澄清了对“唯条件”与“无条件”概念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78.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和贡献表现在:它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治路线,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批判了"两个凡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其历史地位和意义表现在:这次会议是中国人民继1949年"站"起来之后,"富"起来的新起点;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79.
高教改革的走向是市场化,大学德育必须适应它;高教要走向市场,高校必须重视德育。  相似文献   
80.
本文认为,某一历史事件的作用、贡献和地位、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作用、贡献是侧重于事件本身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而地位、意义则是以历史的长过程、社会的大剖面为座标来审视历史事件的位置。从这观点出发,本文分别从8个方面讨论了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贡献和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