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吴玉华  戴士角  刘军 《内江科技》2006,27(5):134-134
文章根据实践经验,对计量站内管网及计量站集油干线连接方式的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2.
试论高等学校大学生休闲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1世纪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含义、特征与形式以及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3.
客家体育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客家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产生与发展了客家体育,重点分析了客家体育的特色和演变以及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34.
35.
1 目前学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分析学校举办运动会目的是推动全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然而,学校运动会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学校运动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类别不全,只限于田径;二是内容贫乏、单一,与体育教学和锻炼标准相脱节;三是项目少,参加人数少,缺乏广泛性;四是集体项目少,不利于发挥集体的作用,不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五是趣味性少,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目前学校运动会已很难适应全民健身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运动会…  相似文献   
36.
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并不矛盾,社会治理应汲取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治理经验和智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文化基础,也是其应有之义。民俗传统文化遗产是社会治理的起点,赋予民俗传统文化遗产时代意义,是当前社会治理的要务。通过全国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筛查以及典型性个案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到乡村地方宗族、村干部、民间祭祀组织、村民以及地方政府在处理民俗体育文化遗产与现代性矛盾冲突时的不同表现,看到后起村干部引领民俗体育文化参与村落治理的良性互动,从而透视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性生存境像。  相似文献   
37.
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实际,对目前高师体育教育田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性地构建高师体育教育田径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并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期为高师体育教育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求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首先分析了图书馆联盟相关因素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绩效,构建了联盟图书馆间知识转移绩效测评模型。然后设计问卷并进行网络调查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数据基本匹配,度量结构变量的观测变量的设计很合理;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组织文化;适当的激励机制会使知识转移更有效;组织间相容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无显著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9.
出砂普遍又具有现实性,本文主要针对防砂的各种方法的选择以及我厂所采用的防砂方法的应用情况做简要的介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气法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法是武术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之一。本文从气法在长拳类套路和太极拳类套路中的运用 ,阐述了在武术运动中 ,只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气法 ,才能使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加强 ,动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外练精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