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我国优秀男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体能构成指标进行专家筛选并确定20项敏感指标。对26名男子健将级运动员进行指标测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层逐步回归统计筛选出8项代表性指标,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赋权,最终建立反映我国优秀男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2.
美国的探索(DISCOVERY)亚洲频道自1994年开播已来,已经拥有多达600万的观众,作为一家私人创办的媒体公司,美国DCI公司凭借其引人入胜的题材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140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认可,节目以历史文化变迁,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内容为中心,巧妙设置悬念,寓知识于娱乐,自成纪录片一派风格。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采用实验法,观察在相近的疲劳模型条件下,接受自然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对照组)与接受穴位刺激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实验组)抗体中血尿素(BU)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BU值运动后40h仍维持较高水平。 运动后16h、40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穴位刺激恢复方法能加快运动后BU的恢复,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6.
重剑运动员距离感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20名重剑运动员进行8周的距离感表象训练的实验研究。发现距离感表象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能力、持剑手的距离知觉能力和准确判断距离中运用简单反攻的能力;对脚部的距离知觉能力、准确判断距离中运用简单进攻和防守还击的能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7.
美国报业的寒冬正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来临,而中国媒体却正在这报业寒冬里逆势扩张。2009年4月,《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创刊,成为中国传媒走向国际的又一支力量。  相似文献   
148.
研究方法对科学研究有重要影响,为促进体能类竞速项目速度节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分段与总成绩的相关分析、模型构建、对照实验和群个体的节奏特征.根据各方法的应用情况建议:相关分析中应注意样本的同质性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疲劳、代谢累积、技术变化和外界环境对能量产生和效率的影响是未来理论模型研究必须考虑的问题;国外成功的实验设计、研究思路、实验控制和指标筛选具有较大借鉴意义;在借鉴优秀运动员的群体节奏特征时必须注意我国运动员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49.
通过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拉桨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征及其相应的运动学变化.结果显示:1)赛艇运动员拉桨时间为0.8s,拉桨至与艇垂直时间占拉桨阶段的70%;2)拉桨环节肌肉活动顺序为股四头肌内侧头、股直肌、腓肠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腹直肌;3)肌肉做功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背阔肌>股直肌>腓肠肌>腹直肌,aEMG值为背阔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腓肠肌>肱二头肌>股直肌>腹直肌.提示:运动员拉桨前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背阔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肱二头肌在拉桨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除躯干打开稍早外,技术动作比较规范稳定,肌肉用力协调.  相似文献   
150.
本课题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我国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消费渠道趋向多元,网络等新媒体日益受到追捧.对媒介内容的选择除满足个人实用需求外,娱乐性需求已成为首要因素.个人需求和社会环境是驱动我国城市青少年媒介消费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地区、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青少年媒介偏好的影响表现显著.研究发现,我国城市青少年并没有接触外语媒介的强烈需求,他们的媒介使用和消费模式与其世界观的形成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我国媒介对外国报道的倾向性与我国青少年对这些国家的偏好上还存在着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