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一、起源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的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只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该做什么.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要包括:主题事件: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如当时的所思所想,最后如何解决的:对整个事件的反思,从事物表面提炼出所蕴涵的深层次意义,从反思中建构新的思想或经验.也就是使主题事件所蕴涵的意义理论化.  相似文献   
132.
“数字地球“与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从“数字地球“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数字地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在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建设“数字地球“的策略和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3.
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金陵大学期间形成了学、教合一的共和教育思想和基督教现代教育家主体人格,到留美期间发展为道、教一体的国民教育思想;但在1917年—1927年陶行知开始现代转型,陶先是以基督教教育实现反中国传统教育,然后主要在1922—1917年非基运动中,实现了反西方传统。陶以民族主义实现了主体人格转型为民族本位主义的现代教育家,对于基督教教育思想的超越,其本质是基督世界主义与普世价值的民族适应。  相似文献   
134.
探讨2013年竞技体操平衡木规则最新变化的基础上,对新规则实施后最近的大型赛事上,我国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出新规则下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以及对我国女子平衡木发展趋势的影响,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2013年新规则主要变化与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新规则实施后,参加全运会和世界单项锦标赛前八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  相似文献   
135.
初中地理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题研究的客观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经济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跨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处于主动地位。随着地理科学的迅速拓展和更新,地理教育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这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为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了新问题。二、课程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方法1.具体目标(1)调查中学地理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36.
劳动价值观是个体对劳动的主观认知,是个体劳动价值取向的体现。劳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及劳动行为,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及劳动形态的变迁、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高职学生自身劳动意识淡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时代高职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劳动价值观危机,具体表现为劳动认知存在偏差、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缺乏创新性劳动意识等。为有效破解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危机,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拓展高职劳动教育路径,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37.
本文用DEA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十三五”期间25个建筑业上市企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回归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进步得益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其退步是受纯技术效率降低的影响;民营和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效率上存在差异;企业规模和税收负担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政府补助对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提高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