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形成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成为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概况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由政府推动、行业参与、职业培训机构执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院(Technica1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TAFE学院。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是政府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在TAFE学院学习成绩合格后,获得相应的职业  相似文献   
22.
姚波 《教师》2014,(16):63-6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让低年级学生打下牢固的识字基础,才能使其轻松地应对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所以,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让小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体验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23.
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悟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学生不能把一篇文章读通读顺,谈何理解,反之,如果学生能够把一篇文章读得有声有色、人隋入境,说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4.
文盲·扫盲     
当今,世界上尚有近10亿15岁以上的人是文盲,他们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更为严重的是,仅发展中国家就有1.3亿学龄儿童不能上学,如果不采取措施,他们将进入21世纪文盲的行列。 文盲现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严重问题,扫除文盲是世界各国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议,自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联合国大于1987年通过决议,宣布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其目标是通过掀起全球性的普及教育运动,争取在2000年前基本扫除文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全世界的文盲中,98%是在第三世界,其中妇女占2/3。亚洲文盲最多,达6.6亿,其中1/3在中国。非洲人中文盲比例最高,占成人总数的54%,  相似文献   
25.
26.
自从中小学生减负大行动在中国教育界开始,主管部门认真执行,专家学者献计献策,社会各界热点追踪,为中国教育事业揭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减负实施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校园内外,人们纷纷谈论,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相似文献   
27.
要求减负的呼声已持续多年,成效初见端倪,校园内外的评说也是林林总总。在这里,让我们也来听一听同学们的心声.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减负的看法,对提高同学们的认识一定会有所帮助。姚波同学的这篇小论文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从减负的两种极端做法入手,对实施减负的重大意义进行了论述,说明作为新事物的减负在实施过程中还有种种曲折,需要不断完善。作者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能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研究当中,做到了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8.
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将医学知识融入计算机基础课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同时能拓展专业知识,使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提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9.
林强  姚波 《中国教师》2009,(Z1):260-261
对教师个体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职业院校专职教师的特点,本文作者对如何有效评价教师个体的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选择了6个评价指标、6条评价渠道,并由此构成职业院校教师个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该评价体系结论可以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