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土建类工科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就必须在高校学习期间开始职业体育教育。本人根据对毕业生的实际调查结果,提高土建类工科院校开展职业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并对职业体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以对全国随机抽取8座省会城市中企业性质的32所社会健康体育设施(俱乐部)的经理、指导员、会员的调查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社会健康体育设施中指导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姜志明 《考试周刊》2012,(52):71-72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本文是作者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进行汉蒙藏民族大学生体育目标定向的总结、比较和跨文化分析,结果显示:各民族不论男女,体育运动中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和任务定向得分由高至低为蒙、汉、藏族,各民族任务定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汉蒙男女各维度不具显著性差异,但与藏族男女相比,在任务定向上,汉藏男、蒙藏男、蒙藏女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自我定向上,汉藏女、蒙藏女具有显著性差异;蒙古族城镇学生在任务定向、自我定向维度上显著高于藏族城镇学生。民族、性别、城乡差异主要源于汉蒙藏民族在地域文化、种族发展历史、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经济教育发展程度等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1 土建类工科专业的特点 我院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从专业角度区分,有工民建和路桥两个专业。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从事工民建专业的毕业生,其工作环境为建筑物或脚手架;从事路桥专业的毕业一,则需要经常接触江河湖海,并负重长距离行走,超越障碍。  相似文献   
16.
姜志明  曲新艺 《林区教学》2010,(11):105-106
大学校园竞技体育文化是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大学校园竞技体育文化建设既有成绩也有问题与不足,它存在着占用学校其他体育资源,未发挥应有的文化效应,"高而不高"的处境尴尬和娱乐、媚俗等不良倾向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研究与建设成为中国大学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调查分析当前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学生的感受基础上,认为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教育文化、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多元化。要改变现状,需要从学校、国家层面改变体育文化观念,制定政策并建立评估体系,加强大学生文化内涵探究和中外校园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当代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现象严重,体现在失衡的大学生体育意识、滞后的系统社会因素、缺乏动态平衡的体育课堂教学、误读的三自主体育课程模式、超耐度的体育教学环境五个方面;经研究认为,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需要培养"反思"意识,追求个体生命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依赖合理的课程选择、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合生态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9.
问题与思考: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2年起全国普通高校陆续开展以“健康第一”为理念的体育课程改革至今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果,不过在其成就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成就背后找出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出发点,围绕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表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理解教育"倡导弱势学生的发展,其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理解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弱势群体学生,涵盖身体素质较差、过度肥胖、患有疾病和残疾以及厌学的大学生。"理解教育"关注弱体生的意义在于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理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容忽视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针对弱势群体学生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