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4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电视连续剧《请拔315》中曾出现过一道耐人寻味的难题:试设法将2 3=8变成一个等式。答案竟出乎意料简单——取一面镜子立于5 3=8(像)2 3=8之上(如图所——(反射镜)示),镜中的式子就是等式2 3=5(物)(5 3=8)。 笔者观后,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23.
图形与变换作为初中数学几何内容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新增加的内容,图形与变换对于培养同学们空间观念、拓展几何的活动视野和研究途径,都具有其他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图形与变换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常客,占有较大的比重,各地的中考题中出现了许多有关图形与变换的新题型,本列举其中的典型试题,分析和研究其命题规律。  相似文献   
24.
数学情感及其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数学活动特性出发,依据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结论,提出并较详细地剖析了数学情感的概念。基本品质、内容分类和基本功能。同时,提出了在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结合数学认知实施数学情感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5.
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数量关系既包括等量关系.也包括不等量关系.与刻画等量关系的等式、方程、函数等模型不同,不等式则是刻画普遍存在的不等关系的典型模型.理解进而掌握不等式模型。不仅可以深化对等式、方程等模型的理解。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6.
四边形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边形”是我国初中数学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利用课程难度定量模型N=αS/T (1?α)G/T,对我国初中阶段“四边形”的课程难度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可以在我国几何课程改革发展方面得到如下启示:无论是“窄而深”的课程设计模式还是“广而浅”的课程设计模式,都会影响课程难度;如果希望课程难度保持不变,那么,较高的课程可比广度则必然对应较低的课程可比深度.  相似文献   
27.
准确把握方程思想是进行方程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而解方程的设计要点在于再现化归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8.
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别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活动经验是个体经历相关学科活动之后所积淀的内容,它既有个体针对有关学科活动而感觉、知觉到的那些直接经验,也有个体经过不同程度的自我反省而提炼出来的个体知识。一般地,每个学科的基本活动经验都包括基本的操作经验、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操作活动经验、综合运用本学科内容进行问题解决的经验、思考的经验等类别。基本活动经验来自于学习活动之中,并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共同发挥作用。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是实现理解性掌握的基本前提,是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29.
(二)与中国相应课堂实况的对比分析. 为了能够说明中日课堂教学的差异,我们特意在国内选择了相同内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节常规课"分数的除法",同时,相应版本教科书内容逻辑编排顺序与日本的基本相近,但是,教科书的具体呈现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0.
对称是大千世界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的眼睛的左右对称性,能使我们看物体既准确又全面;我们的双耳的对称性,能使我们准确识别声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