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卢坤是清末名臣,其"五家评本"<杜工部集>是中国刻板印刷史上最为精美的五色套印本,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文物价值.从集评内容来看,该本辑录的王世贞、王慎中、王士禛、邵长蘅、宋荦五家评语,和此前刘浚的<杜诗集评>相比互有优劣,不过它硕果仅存地保存了明人"严驳杜诗"之批语,显得弥足珍贵,具备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2.
王晓娟  孙微  杨飞 《考试周刊》2013,(28):131-132
本文以体育舞蹈专业大学本科生的思想现状为出发点,研究当前国内体育院校针对体育舞蹈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根据体育舞蹈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合适的建议和对策,提高体育舞蹈专业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3.
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仅需要关注当下的某些利益需求,还要注意其社会效益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过程任重而道远。本文就主要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4.
清初潘柽章的<杜诗博议>是和钱、朱二家注本同时的著作,该书在诗史互证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对钱笺作了很多补充和驳正,故为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征引颇多.然而由于潘柽章于文字狱中罹祸惨死,其后注家征引多讳其真名,导致该书终于湮没无闻.本文通过最大限度的辑佚,分析了<杜诗博议>一书的注释特色,总结了其对杜诗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5.
英语教学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教学中的美感,使教学更富有艺术魅力和实际效应,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一、教师的形象美常言道:教师者,为人师表也。这种表率不仅体现于内在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表现了外表的形象美。教师美丽大方的衣着会引起  相似文献   
36.
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学媒体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何谓教学媒体?教学时所运用的语言就是一种自然媒体。教学时常用的黑板、实物和图片等则是一种传统的视觉媒体。现在普遍采用的投影、电视、录像和录音等则是一种视听媒体。而今在个别学校使用的电脑、机算机和实物投影则是更为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学媒体也日趋多元性、多向性,这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  相似文献   
37.
孙微  傅璟 《现代教学》2009,(7):76-77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辅导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辅导思路,改善教师的教学辅导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为有效落实教学五环节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区以“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辅导的有效性”为主题开展了实践性研究。接下来,我对该主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研究方式与过程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38.
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是清初重要的杜诗注本之一,该书吸收了钱谦益《钱注杜诗》、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取得的笺释成果,进一步对杜诗艺术技法及艺术成就作出深入的阐释,并在朱鹤龄的基础上,对全部杜文进行了解评,受到后代注家的广泛征引。该本还是清代杜诗全集笺注本中有着重要海外影响的本子,为杜诗的海外传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9.
中华书局本《明皇杂录》是在清张海鹏《墨海金壶》本、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的基础上辑录整理的,然该本的辑佚工作并未臻于至善,尚有散落于宋代类书《绀珠集》、明末清初《钱注杜诗》等文献中的佚文.此外,类书、诗话、丛书等文献对《明皇杂录》的征引多与今传本不同,因此本文将对这些文献和今传本进行比勘,亦可以参订差异,校正讹误.  相似文献   
40.
孙微 《图书馆杂志》2008,27(4):72-74
清初张笃行所著<杜律注例>一书,是现存清代最早的杜诗注本,刊刻于顺治十六年(1659).该本无疑受到元明以来诗格著作的很大影响,但已经将繁琐的诗格大大精简,留其精华,对杜诗做了颇为详尽的分析.著者特别注意杜诗联章组诗之间的关系,指出组诗在章法上的整体性,反对明代选家对组诗的任意割裂,具有独到的目光,确为杜诗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