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小学的时候,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老师称我们为花朵。花朵多么鲜艳多么漂亮啊,可它总是离不开园丁细心的呵护与浇灌。如今,走进初中的大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崭新的舞台。静静想一想,曾经的幼稚是该与我们告别了。我们不该再陶醉于花朵的娇嫩,我们要做一棵风雨中茁壮生长的小树,在  相似文献   
102.
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文章,有的段落音韵美,有的段落画面美,有的段落意蕴美。阅读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用心品读。一、朗诵,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山中访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这样一个段落: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  相似文献   
103.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解释品特获奖的原因时,瑞典文学院评论他是二战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在戏剧作品中揭示出隐藏在日常闲谈之下的危机,切入压抑的封闭空间”。文学院说,品特“令戏剧回归其最基本的元素:封闭的空间、意想不到的对话,人们处于相互的支配之下,伪装被剥落”。文学院认为,品特开创了“品特派戏剧”,影响了整整一代英国戏剧人。  相似文献   
104.
李双双,一个说自己有些古怪但又很乖的17岁女孩。在2002年全国高考中,她以673分的好成绩荣登湖北省松滋市理科榜首,并顺利地被清华大学生物医药工程系录取。回首三年的高中生活,她认为高中时代是人生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过重的心理压力,让心时时装满阳光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5.
李密,晋初散家,曾任蜀汉尚书郎。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就是其中之一.李密是蜀降臣,出任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  相似文献   
106.
作家的广告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作家曾亲自动手撰写广告给世人留下一批文质兼美、堪称典范的广告文学佳作。不过作家所处的环境不同,广告的技巧也大相径庭。巧妙利用空白老舍是我国杰出的人民艺术家,是世界知名的作家、戏剧家,其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蜚声海内外。老舍可以说是我国现代作家中为自己的作品写广告的第一人。1934年12月,《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第九节,校样打出后,文尾还有一块空白。老舍提笔在空白处为自己的作品撰写了一则广告,作为补白。主编林语堂看完后莞尔一笑,当即签…  相似文献   
107.
2005年全国高考共有16套语文卷,古诗鉴赏是每套试卷必考的题型。从所给的分值看,有七套试卷为8分(2004年只有三套为8 分),一套为7分,八套为6分,分值比2004年有所增加。特别是作为命题风向标的全国卷,三套试卷中古诗鉴赏的分值均是8分,由此可见,2006年各省市命题的语文卷古诗鉴赏增加分值便很有可能。因而,对古诗鉴赏的复习应该更进一步引起重视。 2005年16套语文卷的古诗鉴赏共设题34道,其中有28道题要求学生分析,写出赏析文字。从发展看,古诗鉴赏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答案强调理解、分忻、表达已成为大趋势。考试中,我们的学生恰  相似文献   
108.
张兴武 《中国教师》2008,(11):53-54
<正>1981年10月的一天上午,刚刚师范毕业的我在讲台评讲学生的作文。讲到得意处,学生冉群芳举手问我:"张老师,您说我的作文开头不新颖,过渡不自然,详写和略写处理不恰当,您能不能写一篇让我们看一看?"话音刚落,学生们便齐声附合:"对!对!张老师写  相似文献   
109.
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十三四岁便开始读《诗经》,读《论语》,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晚年时,虽然身体衰老、病魔缠身、视力减退,但他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不减,追求知识的愿望不见低落,总是以惊人的毅力天天读书,他生命的最后历程也是鲁迅的著作伴随他走完的。纵观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有三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有句俗语:白银不如黄金贵,黄金不如美德好。美德是世界上唯一永不凋谢的花,它四季芬芳,净化人的心灵;美德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石,它在朴素的衬托下反而更加华丽。美德产生自信,自信产生热诚,热诚可以征服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