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综合类   4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提出"解两次"的新概念,其含义是,对同一道数学问题,至少解两次,其实也就是一题多解的意思,属于解题回顾、解题研究.之所以提出一个新名词"解两次",是觉得,这种方法应该有一个名词,应该在解题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给予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62.
去年8—9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第99卷第7期),在问题征解栏内刊登出编号为10238的一道征解题。现将此题译抄于下:(a)证明:存在无穷多个正整数a,使a+1与3a+1都是完全平方数;(b)若记a_1相似文献   
6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十卷第一期(总第三十七期)(一九八六年三月)上刊登了李逊的《中值定理的推广》一文,该文利用行列式作辅助函数,讨论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哥西中值的推广,得到了四个定理.由于定理1与定理3分别是定理2与定理4的特例,所以该文的结果主要是定理2与定理4.现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64.
杨路、张景中在[1]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个单形的不等式,苏化明在[2]中又得到了另外两个涉及两个单形的不等式。本文利用[2」中的引理4,给出一个涉及N个单形的不等式 定理 设∑A;(j=1,2,…,N)为n维欧氏空间E~n中的N个单形,其棱长分别为  相似文献   
65.
数学题集锦     
题:记〔戈〕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试 1020 0 00,-·32 00 10工0。 3而32““=(32)’““ 小.「10“““。“1一*,、、。‘_求l而汽味息」的个位数? 此题是美国第四十七届普特南数学竞赛试题中的一道题,此届竞赛于1986年12月6日举行。全部竞赛题及解答刊载于《美国效学月刊》第94卷第8期内(1987年1。月),竺者撰写此文时,尚未见到国内杂志上将此届 32“。10’00 39 1 00<10’““<10‘“” 3所以再证I 32 00/J16而石而久1o102 0 D 00一32 DO确为整数,10主00 3因而也就是最大整数,即我们要证! 102 0 0 00101 00 3l=I10名0 0 00一320“10 3.…  相似文献   
66.
《衡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6期发表了张在明副教授的文章《关于杨辉三角中的几个行列式》。本文是的继续,给出了几个新的行列式。  相似文献   
67.
设a_i>0,i=1,2,……n,n+1,令A_n=[a_1+a_2+…+a_n]/n,G_n=(a_1,a_2,…a_n)n,则有拉多(R·Rado)不等式(n+1)(A_n+l-G_(n+1))≥n(A_n-G_n)(1)与波维奇(Popovie)不等式  相似文献   
68.
用概率方法证明一些关系式是概率论一项重要的应用。这说明概率论中的一些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本文试图用概率方法证明一些组合恒等式。其主要思路是,针对所要证明的组合恒等式构造出适当的概率模型,求出该模型中有关事件的概率,然后根据概率的一些性质,推出应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
大多数高等微积分教科书里,微积分学基本定理都是如下的形式:定理 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黎曼可积,函数g(x)在[a,b]上满足关系式g′(x)=f(x),则integral from n=a to b (f(x)dx=g(b-)g(a))本文的目的是给出这个定理的两个加强形式.在我们的第一个结果里,仅假设函数f(x)是g(x)的右导数.函数g(x)在点x处的右导数由下式定义:  相似文献   
70.
一个流行不等式的再推广及统一证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冯跃峰老师在《上海中学数学》第2期上提出一个不等式问题:已知x,y,z∈R~ ,x y z=1,求证:(x~4)/(y(1-y)) (y~4)/(z(1-z)) (z~4)/(x(1-x))≥1/6.(1) 1994年,尹文华老师将其推广,得到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