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汉乐府时代的女性人格追求蕴涵丰富,表现出时代个性与民主精神的张扬,展现出女性思想提升的萌动和人格的成熟。在女性人格追求中,表现出女性人格的苦于乐、爱与恨、情与理的对立冲突,再现了两汉时期的女性精神生活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在妇教伦理的束缚下,女性大胆的探索、思想意识的超越、情感理想的提升与追求,完成了人格理想的突破,实现了情感的自觉,展现了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2.
“ ”在古今众多字书中少有收录,在古今字书对其注解的基础上结合书证,对“ ”及与其相关的字词进行释义梳理,得出结论:“ ”是古代江东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对粗芦席的称谓,是一个在现代方言中还有残留的古方言词。在此基础上从古音通假和古代税收制度的角度分别对《文献通考》中“米”和“钱”的含义作初步考证得出结论:二者实为一物,是五代及宋时官府通过“折变(折纳)”的制度把征收的“ ”(粗芦席)转为征收谷物之税目的名称。最后从训诂学及制度的严密性来考察.认为采取折变说(制度说)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3.
以加利福尼亚为背景的"田园三部曲"(《毒日头》、《月亮谷》及《大房子中的小女人》)是杰克·伦敦后期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伦敦凝注了对美国历史、现状、文化形态、自然环境、美国精神等多方位的严肃思考。然而,这些作品并没有得到我国批评界足够的重视,批评界要么忽视它们,要么贬低它们。这种批评现状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绵阳日报》对科技城建设的宣传为案例,对大众传媒与科技传播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大众传媒与科技产业的关系入手,作了溯源性探讨;就《绵阳日报》的科技报道内容作了介绍,得出大众传媒与科技传播的不协调,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搞好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结算的基本资料和依据,从工程量的核定、套用定额、各项费用的计取等方面,论述了工程造价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审计书的编写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200MW汽轮机配汽机构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们欣赏叶子的嫩绿 ,赞叹花朵的娇媚 ,却很少讴歌那深埋于地的根。根不美。甚至 ,从萌生到灭亡 ,根从来就没有呈现美态于人。它一无所有。年年月月 ,从清露的滋润到艳阳的照耀 ,从春风的吟唱到冬雪的洗礼 ,陪伴根的 ,除了泥土 ,还是泥土。根不孤单、不落寞。根的心里 ,蕴藏着一个梦呵 ,那个绿色的成长着的梦 !或许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那个绿色的梦。根知道 ,梦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努力。所以 ,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开始 ,根就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奋斗者、拼搏者。根不想停歇 ,也不能停歇。它近乎贪婪的吮吸着泥土的血液 ,只为了 ,那个…  相似文献   
18.
小学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针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句式习得研究情况,发现研究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而核心问题是考察范围小和缺乏实证研究,导致我们对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的基本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所提出的教学对策缺乏实用价值。据此,本文提出了句式习得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简朴的客厅里,坐着一位老人。他身穿一件宽大的浅褐色开襟毛线衣,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从镜片中透出睿智、幽默,机敏、慈祥的目光。一根普普通通的拐杖,斜搁在他的双腿间,那是他的半条腿——他的右腿在不堪回首的往日,被造反“英雄”迫害致残。这是我第一次拜访他。但是,我“认识”他已有二十多年了。当我还是初中学生的时候,就曾读过他写的《包身工》。那是描述旧中国纱厂童工奴隶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