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随着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创新教育与先进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着眼点,以汉字雕刻数控加工为教学案例,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2.
用语料库的方法,从功能和分布的角度,发现学习者按一定的次序习得不同功能的关系从句;学习者在总体上"回避"关系从句的同时,对不同功能的关系从句存在"回避"和"过度使用"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33.
"高效课堂热"的形成具有多因性,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与多种教育力量交织共同促成了本次课改的发生。高效课堂改革在实践中并未完全秉承新课改的精神,致使其挣扎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急功近利与经验积累、抑教扬学与教学常理、操作套路与教育理念间的焦虑与煎熬中。加强理论攻坚与协同、构建教改累进机制、彻底解决"效""形"矛盾,是未来我国高效课堂改革持续、健康、深入推进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34.
反技术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在技术性与艺术性间寻求理念的平衡是高效课堂改革顺利推进的要求。课堂技术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那些固定化、程式化、结构化、可控性的思维与举措,课堂格式化、课堂操作化、课堂图式化、课堂流程化、课堂管理数字化是高效课堂中的技术性表现。在高效课堂改革中,课改成果的固化、课改精神的提取、课改的深化都需要课堂技术的介入,提高课堂的技术含量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另一半使命。任何盲目去技术化的行动与倾向都只会给高效课堂改革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5.
36.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经济强国,其发达的职业教育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独具特色,这与其先进的职教课程文化理念密切相关.分析研究其职教文化特色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主体性体验的缺失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表演者”或“主角”,他们拥有课堂的话语权,教学过程更多的是教师的“独自”而非师生的“对话”,教学变成“专制”。学生是知识的储存器或寄存者而非思考者、体验者,更不用说创造者。这就造成了学生主体性体验的缺失。学生的主体性体验的缺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萎缩,这是一种“去我化”的教学活动。只有“他(她)的”而失去了“我的”体验的教学无疑失去了课程的生命关照,学生得到的并不全是他们自己体悟到的,“我们听得到声音,却得不到印象;我们听得到声响,却看不见行动”,“因为它们缺乏对内在生命的直觉,它们缺乏内容”。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被置于教学之外,疏离了真实的体验,失去了自已的话语权,本应丰富完满的“全人”不知不觉成了机械的、冷漠的人,造成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异化”。  相似文献   
39.
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受变革层面的、学校层面的、社会层面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革层面的因素主要涉及变革的必要性、变革目标的明确性、变革的复杂性;学校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校长的作用、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个人参与程度;社会层面的因素主要为家长的支持与否及课程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对诸因素之系统分析,宜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如部分课题下放、增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的合作及参与、加强实施策略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40.
著名的教育家卢梭与裴斯泰洛齐都曾在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然教育的含义,阐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的道理。由于对人性的不同解读,二者在教育目的、教育的等级观念、教育的对象等方面的观点有所不同。分析和比较这种不同,以获得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的启示。关键词: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裴斯泰洛齐;人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