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中单元课文知识点比较与课外配套阅读训练安徽/莫家泉徐冰鸥高二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课文]《风景谈》《天山景物记》《故都的秋》《时钟》。(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体裁比较。《风》是见闻录式叙事散文,写景叙事具有片断性;《天》是游...  相似文献   
12.
叙事研究方法述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叙事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质化研究方法,它通过研究对象的叙述,以故事的形式再现其生活史。研究者透过故事,梳理、统整、建构各项经验事件的性质或意义。叙事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进入现场、收集资料、完成报告三个阶段。维护叙事研究严谨性的基本标准应有如下几点,即明显性、似真性、反思性、验证性、可转移性。导致叙事研究结果“失真”的主要因素是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文化参照与个人背景以及研究者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是指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政策。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  相似文献   
14.
初级社会化是儿童道德生长的基础。现代社区作为一个“脱域的共同体”,为儿童的社会化提供了初级公共空间。儿童在此空间中的社会性学习具有学校教育难以替代的价值,实际塑造了儿童最初级的社会性特征。与学校德育相较,现代社区德育的发生逻辑也自然具有其特殊性,就内涵而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源性需求,即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现代社区发挥积极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是内源性动力,即社区自身功能的完善驱动社区德育机制性地发生。社区德育的发生机制具体表现为社区促进儿童道德生长的两条基本途径:共同体情感的养成与公共德性的内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研究方法教材的建设历经“缓慢起步”“初步发展”“快速成长”“繁荣兴盛”四个阶段,实现了由少到多、由缓到快、由发轫到繁荣、由借鉴到创新的深刻转变。教育研究方法教材的建设呈现五方面特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引,中国特色逐渐凸显;突出具体问题导向,历史性和时代性得以兼顾;立足本土教育实践,追求中西关系合理平衡;完善教材组织体系,内容不断丰富;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学科特质和深广度同步强化。我国教育研究方法教材的未来发展,应反思不同教育研究方法,强化理论自证与实践反馈;梳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逻辑,进一步加强方法论建构;随时关注匹配本土性教育问题,注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课堂空间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富有生命气息,具有历史感、现实性和理想意义的人文构造,既包含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含由精神物构成的,并与精神活动同在的非物质场域。课堂空间的精神性来源于构成教学整体的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关系和教学追求,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在场的教育目的和实际生发课堂空间精神性的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 “个案”通常又被称为“案例”,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及特定范围的具体对象。具体到教育研究领域来说,这个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课程、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矫正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相似文献   
18.
徐冰鸥 《教育研究》2012,(7):104-109
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和空间概念的规定性,对教育世界中习以为常的课堂空间重新展开审视和反思就会发现,传统观念中的课堂空间,不仅缺乏整体性的关系特征,更对其生成作用重视不足,特别是学生对课堂空间的反馈和建构效应一直被忽略。对课堂空间作为社会权力关系的一种,以及它与个体情感的隐秘联系也缺乏认知。再审视课堂空间及其深度意蕴,其价值和意义在于,借助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转换视角理解课堂教学生活,通过激发师生的主动参与,唤起课堂活力和创造性,追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全新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综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这些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达标等因素制约,对综合课程的期望与城市不同。在贫困地区开设一定的综合课程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综合课程施行的策略应从改变教育观念、强化师资培训、改革评价考试制度、体现民族和地方特色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