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综合性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困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综合性学术期刊发行量小、造血功能弱、质量下降的问题不仅危及期刊本身的生存,而且影响到整个学术界良好的学术生态与学术研究的诚信原则。综合性学术期刊要走出困顿,首先要苦练内功,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办刊之路;其次要完善刊物的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要从殷朝到周朝,中国妇女地位由高到低,经历了一场剧变。母权制遗风的逐渐消失和宗法制度的确立是这一剧变的根本原因。这一剧变,对中国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发展路向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校学报当前的困境,既是学术体制不顺的表现,也是高校自身专业建设问题的反映,当然其中也包括学报办刊体制与刊物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因素。解决学报的危机,首先要明确学报的办刊宗旨定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读者定位、功能定位和特色定位,从学术体制和办刊机制上着力,标本皆治,走特色化办刊之路。这是解决当前的办刊危机,实现高校学报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古代湖南人才稀少,因而没有像近现代湖南人才一样引人注目。但在两千年历史长河中,湖南人才也曾有过高潮。三国时期、唐末五代时期、南宋时期、明代后期、清代中期,湖南人才相对兴盛,可称为古代湖南人才的五个波峰期。  相似文献   
15.
编辑作为一门职业,古已有之,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是一位编辑大师,但编辑成长为一门公众认可的学问的时间并不长,过去有所谓"编辑无学"之说,而编辑成为一个学科,走进课堂,更是近20余年才发生的事情,1984年我国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招收编辑学专业本科学生.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外交思想的“理”、“情”、“势”三原则,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方针。所谓“理”,即以礼待人、以理制胜,是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态度;所谓“情”,即考察洋情、知时知己,是处理对外关系的出发点;所谓“势”,即敌我形势、力量对比,是坚持以和为主、努力避战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一切财富中最珍贵、最巨大、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财富,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古代先哲提出了贤人治国的主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人才思想,不仅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意义,而且就人才的标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思考,形成了完整的人才理论,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现实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城市文化理论的支撑。益阳作为中西部地区比较典型的一座中小城市,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经历了城市发展时期城市文化跌落的痛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代益阳城市文化的兴起,具有其经济转轨、政治斗争激烈、贯通东西的特殊地域位置和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背景和契机,回顾与总结近代益阳城市文化兴起的原因,有助于以益阳为代表的中西部中小城市在当前的城市化大潮中重构自己的城市文化,建设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加上交通阻隔。中西文化在基本型态、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在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质。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起开放、宽容和进取的新型文化观,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网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小学生而言,网络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影响来看,中小学生在这个包罗万象、生动活泼的“虚拟世界”里,可以不受时空制约,无拘无束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大大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不过,与网络对中小学生的正面影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