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作为我国首批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7个单位之一,自1998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计算机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并逐步形成了学院的精英教育人才培养理念,3个有特色的培养模式、4个有先进性的培养体系和1个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2.
蒙古族传统射箭运动的发展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箭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项目,构成了蒙古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更好的开展,从提高全疆各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麦西热甫—木卡姆的角度出发,对青少年校园麦西热甫—木卡姆健身操创编的理论及健身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青少年校园麦西热甫—木卡姆健身操的创编以维吾尔麦西热甫舞蹈的经典代表性动作为基础,以木卡姆音乐为背景,将现代健美操与传统民族舞蹈有机结合,并充分考虑各民族青少年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体现了难度适中、节奏与强度适宜的原则,深受各民族青少年喜爱,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4.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发展理论和文化自觉理论对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入奥”的目标追求,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中国武术追求“体育化”和“竞技化”的发展,导致了“神秘”的中国武术由于单一化的“体育目标”追求而变得直白和裸露,缺少了文化的神秘性.进而对于中国武术未来发展提出: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强化武术发展的“中国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5.
文章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柔道比赛的全程参与和调查,研究其在新规则出台后对新疆柔道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新疆目前柔道事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现行新疆柔道项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给予合理的对策,以期新疆柔道事业在稳步发展中迈向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46.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运用体育教育这种手段,可以加强学生体能锻炼,但仅让体育教育具有体能锻炼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开展传统体育教育,寓以传统文化在内,使学校体育教育更具民族性、世界性和科学性。世界各国的体育教育都具有民族特性,为此,我国的教育也应该全面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47.
文章以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运动心理学家Martens(1990)编制,并由祝蓓里教授修订(1994)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简称为CSAI-2问卷)为测试工具。结果表明:在性别、年龄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在性别、年龄组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性别×年龄组的交互作用差异也显著,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8.
全民健身是群众体育改革的重要拳措。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在全民健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武术师资及发展现状等的分析进而探讨高校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控制论教学就是自觉运用反馈等原理,不断纠正实践活动中所发生的偏差,从此达到预定的目的。 生理学根据反馈的效果来分包括两种基本形式;凡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运动加剧的反馈称为正反馈。反之,凡使系统的输出影响减少,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逐步收敛的反馈称为负反馈。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反馈的原理,能够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体操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0.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全民健身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既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未来.通过建立新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身体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