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世说新语》作为记录魏晋时代历史面貌的珍贵资料之一,有大量反映其政治混乱和吏治腐败的内容。后人所推许的魏晋风流,与该时代的官场腐败也有着较复杂的关系。魏晋官场腐败的产生和该时代的文化背景、政治结构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2.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比较教学是打破现有教材按章节编排之限制,据教学重点,把有可比性的作家作品进行排列对比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可分同时代作家、同体裁(题材)作品比较,同一作家不同体裁作品比较,不同时代作家作品比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3.
我们知道,含参变量积分integral from n=a(u) to b(u)(f(x,u)dx)若满足条件: f(x,u)与在矩形域R(a≤x≤b,≤u≤β)上连续,而函数a(u)与b(u)在区间[、β]上可导,且对任意u∈[、β]有a≤a(u)≤b,与a≤b(u)≤b,则函数  相似文献   
24.
由陇入蜀,在杜甫的政治生涯、家庭生活和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入蜀前的家庭苦难和入蜀后生活上的相对平静在诗人的家事诗中都有较具体的反映。此外,由陇入蜀,杜甫家事诗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入蜀前的慷慨悲壮至入蜀后一变为宁静淡远的唱叹。这其中起作用的不仅有杜甫个人家庭生活环境变化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其苦苦追求的人生理想最终变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25.
文学古道研究,一是要对古道沿线文人活动状况展开考察,主要包括对古道人文、自然景观数量与门类等的评估,对古道沿线文人活动具体情况的梳理,以及对古道文人活动与中外文化交流及古道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阐述;二是考察文人活动与文学古道景观生成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对古道沿线人文景观与作家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古道景观影响文人创作情况的分析;三是研究古道在文学中呈现的状况,主要包括对古道地理空间中文人创作趋同与差异的把握,以及对古道文学面貌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26.
图书只有在流通之中才会发挥作用,然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的传播首先遇到的是批量生产的困难.抄书,不仅是图书收藏者解决书籍复本生产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读书人解决资料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那么,古人的抄书有什么特点,它在读书人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抄书对图书的编纂、流通、传播等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7.
师德建设困境的单极认知思维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师德问题的传统认知路线图可窥探出师德建设困境的成因,乃是师德问题认知的单极思维定势。这种认知思维的单极性有种种表现,在师德建设实践方面会造成诸多危害,尤其导致师德建设陷入困境。实现师德问题认知上的哥白尼式革命,是走出师德困境、规避单极思维定势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8.
现行中国文学史教材多按照朝代先后划分文学史段落.其弊端是分体文学发展的线索与承继关系得不到强调,冲淡了文学发展规律的把握.如果打破朝代阶段限制,按照文学史分体教学模式授课,就可较好解决这一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学史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9.
身处北宋新旧党争漩涡中的苏轼,人们对他的正、负面评价大相径庭。苏轼的反对派把才高盖世、忠直敢言的苏轼,描绘为贪财好物、缺乏德业、为臣不忠、交结党羽的险薄之人,这一点为历来研究苏轼者较少关注。  相似文献   
30.
一、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科中兴趣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初中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是随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1)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应与教师进行感情交流。如果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能跟学生打成一片,那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教师经常批评学生,不尊重学生,这样就会在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自然学生就不会对物理学科有兴趣了。因此,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2)成功的体验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些学生不喜欢物理,并不是他们从来对物理不感兴趣,也不是从没认真去学习物理,而是因为他们过去只有失败的经历,没有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希望,创造条件让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