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杜甫诗中多现动物意象.鸟兽虫鱼作为杜诗的审美对象,纳入诗歌的表现领域,成为构成其作品意境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蕴含着极富情趣的意蕴,体现出诗人的审美观照力.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新婚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晴蜒款款飞”(《曲江对酒》),“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立秋后题》),“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秋兴八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首》其一),“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花鸭》),“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北征》),“鸱枭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北征》),“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无家别》),“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长吟》)等等,耳闻目睹莺歌燕舞,猿呜虎啸,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族类繁多的动物世界.杜甫陇右诗也同他的其它诗篇一样,有许许多多动物意象,且带有地域特色.据统计,杜甫陇右诗中的动物意象有寒蝉(保留动物前之修饰语,下同)、独鸟、天马、骕骦、牛羊、黄鹄、  相似文献   
12.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以通俗浅近为特色.过去论者较多地着眼于梵志诗的通俗化、语体化,而对其诗的使事用典却很少论及.梵志诗“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凡已成为定论.然读梵志诗不难发现,所谓“不守经典”说并不可靠.使事用典在梵志诗中并不罕见.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须囿于《原序》的成说再不作科学的探析.基于此,本文拟对王梵志诗的用典特色作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梵志诗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有总体的寓意,也有局部的象征,无论总体寓意或局部象征都散发着现实的光芒,均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这其中就蕴含着作者的和谐社会理想。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在《西游记》中表现得较为鲜明突出,具体反映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作者力主铲除邪恶势力,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作者主张人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恶劣环境,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亦可以窥见作者的社会意识和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由师专《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以下简称《史纲》)编写组选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以下简称《作品选》),于1988年12月出版了.笔者在使用这部新教材的唐代部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归纳如次:1.选文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作品选》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选文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作为《史纲》的配套教材,它既注意切合《史纲》的体制,即亦采用“三段四体”的编法.三段是先秦至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四体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类文体.同时更注重紧密联系师专的教学实际,充分考虑了师专的教学课时,培养目标.学  相似文献   
15.
由川、滇、鄂、湘、浙、皖、闽、晋、豫、甘、苏、赣等十二省近三十所师专参加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下简称《史纲》)于一九八八年八月出版了,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中文专业)终于有了一部自己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6.
杜甫陇右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诗人对儒家文化既有继承 ,也有发展和超越 ,他无论穷达 ,始终不忘兼济天下 ,将国家、人民牢记于心。他对儒家学说中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念心领神会 ,并以自己真挚的亲情和友情证明了儒家学说的合理性。他既对儒学融会贯通 ,也受到释、道思想的影响 ,力主人与自然的和谐 ,喜爱植物 ,怜悯动物 ,展现出以悲悯为特征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7.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陇右思亲怀友诗在他的陇右诗中占有重要位置,且独具特色.诗人将思亲怀友与忧国忧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概括了安史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因而,其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已超出了思亲怀友的狭小范围.  相似文献   
19.
杜甫罢官华州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于肃宗乾元二年秋离开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是罢官,而不是弃官。对其罢官原因有多种说法,其中“荒怠政务”说颇值得商榷。笔者以为杜甫罢官的原因不是荒怠政务,而是身患重病,难以应付繁重的公务。二者有质的区别,必须将其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0.
杜甫在陇右的遣兴组诗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忧国忧民的疾呼,又有壮志难酬的诉说,还有思念亲人和故里的吟唱,表现了诗人在最艰难的时候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