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是关于恐惧诉求的传播效果的ERP测定的分析报告。通过ERP实验我们确定和描述了恐怖启动信息与主信息的关系、被试的幸福感差异与恐怖启动信息加工的关系、三类恐怖启动信息的加工差异以及对于目标信息的加工特点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2.
本文主要通过对2008年新闻传播类相关期刊文献的回顾分析,从学科本身、传媒产品、传媒组织行为、媒体市场结构、传媒产业结构、政策与规制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08年国内传媒经济研究的进展,并指出了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3.
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是当前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传播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复杂国际关系下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隔阂,共情传播成为一种破局进路。基于对共情传播理论脉络和作用机制的梳理,本文提出了诉诸共性议题,话语微观多元;深挖中华元素,激活文化触点;巧用全媒体平台,创新产品样态;联合外籍人士,传递“他乡人”视角这四种实践创新策略,以期以情动人,实现与他者的联结,促使中国声音从表达到抵达,让中国故事真正在国际受众中获取认同并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从而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4.
75.
76.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7.
孤独的身影,绝望的反抗──兼论《过客》李彪(-)鲁迅的一生,与"孤独"结下了不解之缘。鲁迅的"孤独",自然不是悲观、无力与无能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独特的伟大人格,是生命的一种力量和源泉。鲁迅是个"孤独"的人,也是地地道道的现代人。荣格说过:一个"具有今...  相似文献   
78.
《故乡》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说是美丽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已很以为有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这小小的插曲,在刻画人物,揭示主题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对碗碟究竟是谁埋的,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多少牵涉着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79.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控技术的发展初阶段。  相似文献   
80.
分析了I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设计IIR滤波器的一般步骤.在MATLAB7.0环境下分别利用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设计巴特沃斯低通数字滤波器、切比雪夫数字低通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IIR滤波器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有效地滤除干扰信号.和脉冲响应不变法相比,双线性变换法能更好地克服频谱混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