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0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境况并没有随之而改变,其经济收入、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健康状况还很令人担忧,为深入了解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文章以广西O市P县Q乡初级中学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对该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大学四年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不同时期就业指导工作重点,更新观念,加强课程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以及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训练平台等措施,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3.
正一、课标、学术研究、老师的集体淡化1.新《课程标准》的不重视纵览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会发现在每个学段的指导要求中提及背书的内容非常少,大都只是积累优美词句,背诵诗文多少篇等,寥寥几字一带而过,并无单章节甚至系统的阐释。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如  相似文献   
44.
论运动疲劳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是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通过积极的恢复手段、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以恢复疲劳。促证正常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45.
语言的表述是以文化为载体并传送着“超语言信息”或“文化的信息”。如不能成功地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取这样的信息,很可能会造成彼此间的误解。  相似文献   
46.
李晓兰 《考试周刊》2014,(49):70-7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单方面的教师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不仅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互动。师生活动和生生互动都要在课堂上有所体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必须使生生互动占据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间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7.
国外研究认为教育扩展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我国随着教育不断扩展,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反而日益扩大。究其原因:教育扩展过程中教育分配不平等使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相差过大,从而扩大了收入差距;过度教育带来的就业难及已就业者收益率的下降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中的城乡二元分割和"关系网络"等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差距。因此,应该公平、理性地进行教育扩展并完善劳动力市场,消除教育扩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48.
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同时,《课标》的一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在二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相似文献   
49.
董秋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曾提出许多见解独到内涵深刻的思想观点,比如:忠实于原作是文学翻译的唯一标准;直译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方法;立足本土,借鉴西方建设我国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的过程必须是再创造;译者修养是判断间接翻译和直接翻译二者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命题。通过对董秋斯翻译思想的爬梳和研究,不难发现其翻译思想虽不具备完整的理论形态,却已有了相当的体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0.
黄炎培(1878-1965)、陶行知(1891-1946)、晏阳初(1890-1990)、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1893-1952)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和典型代表人物。他们从教化农民入手,试图以此来改进农村生活和推进农村建设,折射出农村教育是农村乃至国家整体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审视先驱者以农民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三教并举的主张,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相结合的愿景,实施大教育观以及一系列试验实践教育探索,发掘其已经积淀凝炼的优秀的教育精神,颇具历史镜鉴与现实观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