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小学教师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受到广泛的关注。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自身四个方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2.
准确认定贫困生资格,是公平、公正、合理分配国家资助资源的先决条件,是高校学生资助实践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在比较和分析国内外贫困生认定办法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贫困生综合认定指标体系的理论模型,提炼出了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贫困生认定可操作范式和模型。  相似文献   
53.
2002年是“校校通”工程继续推进的一年,也是城域教育网飞速发展的一年。从2001年的发展态势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校园网热潮的背后,城域教育网的建设此起彼伏,有的正处于建设阶段,有的已经付诸应用,而更多的则是处于紧锣密鼓的规划中。城域教育网,从理论到建设、从施工到应用、从培训到创新,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城域教育网的建设已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现代教育整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54.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8,25(3):101-103
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并称人类教育史上三部标志性著作。卢梭的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比较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更好地发掘卢梭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汲取它们的丰富营养。  相似文献   
55.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适应21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培养厚基础、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介绍了我们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所做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相似文献   
56.
清初文学批评家叶燮具有激进的仁政思想,他认识到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主张"伐暴救民";认识到妇女具有男子的美德才干,其名节包含着"人伦之不幸",并为下层妇女才德不彰鸣不平。他放弃功名仕进,推崇诗文的地位和作用,潜心于诗文创作与批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审美教育家。其思想在某些方面具有反理学意义和民主色彩。但他仍恪守"君臣之义"的封建纲常和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其文体观念相当狭隘,其戏剧批评封建正统思想明显。总体上他还没有突破封建思想的樊篱,是一位传统的封建文人,但在他身上又体现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7.
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探索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本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选取培训内容,并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达到培训的实效化,有力推进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8.
<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稳定和平衡,最佳教育目标的达到,主要是靠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科学地运用反馈是关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回首2004,教育信息化领域听得最多的一词就是“应用”,苏州市通过确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工作来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确定2004年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年;烟台市提出“建网不用不如不建”的工作思路后,也确定2004及至今后的三年都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年;上海市闵行区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初步普及的基础上又于2004年12月召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的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信息化应用的后期工作……  相似文献   
60.
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已时过一年,在这一年中全国各地校园网、数字化的卫星宽带网、宽带互联网及教育城域网争奇斗艳,似乎都在为“校校通”工程增添特别的景致,尤其是校园网工程的建设更是热火朝天。校园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全员培训也被提升到学校整体规划的重要地位。然而,“校校通”工程到底进展得怎样,实际应用又如何?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福建省部分市县的领导及一线教师,了解到一些福建省“校校通”工程进展的情况,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某些点或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