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师生关系是高校中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因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校管理至关重要。目前高校中的师生关系职业化的倾向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师生关系的变化趋势进行浅谈,以期对当前高校的管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2.
古典的公民教育是德性教育,公民德性的养成是古典公民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于这一特质,可以从两个命题——人是理性的动物与人是政治的动物——去理解。首先,当古典政治哲人从本体论的角度说"人是理性的存在"时,亦是从功能论的角度说"人是德性的存在";德性又不是"天生的",它是"潜在的",所以"德性的教育"就成为可能和必须。其次,当古典政治哲人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时,其意是说好人之德性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好人之德性的实现离不开公民城邦的教化。在这个意义上,公民教育就是为了德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23.
在柏拉图的诸多隐喻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算是"洞穴之喻"了.一般的解读是从中发现了教育即引导灵魂转向善的本源含义.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隐喻实际上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受教育者"被迫""上升",以目睹"太阳"即美善的理念;另一个就是上升之后的教育者"返回"洞穴,把洞外的情况传说给他人.这其实也就是教人做好人与做好公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是当今教育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的研究未能从学生自爱的角度出发来审视校园欺凌问题,引入卢梭的自爱观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人拥有天然的自爱心,进入社会后和他人相联系,生发出自尊心和荣誉感。自尊心使得个体关注自我,要平衡自尊心,就需要同情。同情心使得个体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关注他人,既“爱自己”又能够“爱他人”。但若学生的自爱过度化,自尊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学生的自爱心和同情心就将处于失衡状态,就会忽视他人而只关注自我需要的满足,进而导致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破解校园欺凌难题,需要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自爱心,并能以同情约束自爱,使自爱心和怜悯心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使学生既能够爱自己,又能够爱他人。  相似文献   
25.
从实践哲学的角度透析近代教育学的分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与实践哲学是赫尔巴特开创的近代教育学的两座基石,而近代教育学之所以走向分裂,原因即在于作为教育学基石之一的实践哲学的沉沦。从本源看,实践哲学关注的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行为,而不是抽象的先验的理念活动。赫尔巴特把可塑性概念的论述放在以实践哲学为基石之一的教育学的核心位置,以之淹没了具体的历史的生命实践,必然导致本真的实践哲学的蜕变进而引致近代教育学的分裂。欲治愈近代教育学的分裂,有必要回归本源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26.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追求客体的价值属性的过程中,总是以特定的方式实现价值追求的目的,当这种“特定的方式”形成了相对稳定持久的特征时,即构成了价值取向。以此推理,现代学校管理思想的价值取向即指人们在追求实现现代学校管理目标时,在思想层面上所形成的稳定持久的倾向和特征。由于学校管理思想的价值取向属深层的心理结构范畴,因此能否全面地了解、把握现代学校管理思想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学校管理职能的有效释放、管理过程的高效运行以及原则与方法的科学制定和实现。那么现代学校管理思想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哪几个…  相似文献   
27.
在今天的中国,被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这个话题绝不仅仅是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考虑,而是预示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过去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政府在其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在今天,中国的发展要更具活力,就必须从重经济转向重全面,从重政府主导转向重制度与规范,由此才可称为“科学”与“和谐”。在此背景下,就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教育而言,政府就必须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与教育的关系。我们的观点是“政府对教育:必要又有限”。理由在于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8.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理智德性之一种。它不同于技术,它的目的是善的实践自身,而不是制造什么东西;它不同于科学,它的对象是可变的具体的实践,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实践智慧是伦理德性实现自身的根本,它意味着整体德性。与实践智慧的性质相应,培育实践智慧的公民教育离不开习惯性、整体性以及终生性的以自身为目的的具体实践;同时,作为一种理智能力,实践智慧的形成也离不开公民对一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相似文献   
29.
实践智慧不是技术,它是与善的实践相关的、合乎逻各斯的品质;实践不同于制作,实践以自身为目的。实践智慧不是孤立个体的行动能力,而是公民从事政治实践所必须的能力;政治实践也不是技术政治,它以自身为目的。在充满变化的政治领域,实践智慧体现为公民之间基于个体判断的彼此之间的公共言谈,通过公共言谈,公共善与个体善得以实现。在近现代,实践智慧远离了政治实践,政治实践蜕变为技术活动,公民丧失了理性判断和自由言说的能力。欲克服近现代的技术化政治的弊病,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0.
文言文及古典诗词的教学和学习,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在执教语文的过程中,习惯于"为考试而教",习惯于埘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公式化讲解,习惯于把语文知识肢解为"字、词、句、篇、修、语、逻,文"等孤立的内容.要学习传统文化,文言课文就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