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我国"体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和弊端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分析.建议:在体育科研领域、社会生活、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明确、统一并规范使用概念、术语.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专业一直肩负着培养体育教师的使命,应随着教师教育专业化理念的确立而发展.然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2003版课程方案)却背离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念,是一种异位的改革.要实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首先必须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体育教师,并以建构合理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为目的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13.
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角度来看,现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有非专业化弊端,我们需要通过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规格以及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平衡两类专业知识课程来克服。  相似文献   
14.
以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化为标尺,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北省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专业化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从教意识淡薄且产生较晚;对于体育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质、职前教育中的相关课程、知识、能力与成为体育教师的关系在观念上存在认识偏差和错误;学生的体育教师本体性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术科课教学目标单一,没有融入体育教学法知识;教育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和从教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从教能力的最严重问题出现在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备课     
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而不能花很多时间在补课、辅上.(1)根据学科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利用上一教学循环的质量分析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作全面合理的安排,弄清双基内容、培养能力的要求.(2)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习题、基本训练、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具、提问内容、板书编排和作业等都应周密考虑.总之,要把师生的活动都列入教学设计中.(3)写好教案,老教师可详可略,新教师要一板一眼,严格要求.(4)坚持超前备课,搞好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和创造性,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重点发言人.“六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的、重点、双基内容、练习、基本作业统一.  相似文献   
16.
继续工程教育的涵义是指对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和在职工程师,技术员的进一步教育。它作为成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担负着对科技人员的“三新”教育,为他们不断地补充新知识。  相似文献   
17.
注重地质继续教育的效益反馈,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地矿部门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以生产力为标准来考核继续教育的成效,与其它行业相比,难度较大,但仍然可以用量化数据反  相似文献   
18.
87年8月12日至26日,在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的支持下,由北京市、广西僮族自治区和湖北、四川、黑龙江省的职教管理部门委托国际科技工商管理交流中心在深圳大学举办了成人教育专业培训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144名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同志聚集一堂,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在这些成人教育专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职工教育工作、并要求不断加强职工教育工作,伴随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特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我们近三年的职工教育工作,必须继续贯彻为地勘单位转换经营机制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地矿工作改革也以贯彻“企业法”、转换经营机制为中心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发展地质职工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靠市场调节、社会资源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