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孔子生年问题是完全有条件研究清楚的。旧说中,"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的说法,一方面系由实岁与虚岁转换所致误,另一方面系由周正与夏正转换所致误。孔子生于夏历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皆不可信。孔子当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似文献   
22.
《春秋穀梁传》是二级结构方式,其第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问答方式结构其内容,确保简洁。《春秋穀梁传》问答式的结构方式形成的外因在于私人讲学的兴起,内因是《春秋穀梁传》的历史观及由此而形成的《春秋穀梁传》的内容。《春秋穀梁传》的提问和回答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显得比较舒缓。《春秋穀梁传》将"也"字与问答句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对后世散文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3.
就现有材料来看,《诗经·周南·汉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原始形态;今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不是有关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产生的地域,而只是其流传地域,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产生的地域当是《诗经·周南·汉广》所涉及之汉水中下游流域;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之秦简《日书》如果可靠或可信,即不存在伪造、掺假或其他作伪情况,则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定型。叔均、女脩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秦风·蒹葭》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24.
由邯郸学院和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荀子思想与道统重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邯郸举行,虽然举行一年多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及时发表出来,但与会学者交流和讨论的荀子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仍值得发表,以便于更多研究者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5.
张之纯《中国文学史》明确提出骈俪之文肇始于陆机。于景祥确实不知道骈文究竟形成于何时。骈文的起源或形成是在阴阳思想成为普遍的世界观即阴阳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之后,在辞赋的影响之下,在辞赋之外的散文中连续使用骈化句式。骈文最根本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骈,骈文是有意识连续骈化之文。辞采、典故、声律等是骈文在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次要特征和阶段性特征。荀子的《劝学》是"骈体初祖"或"骈文初祖"。一切分类包括文体分类只能是也永远是大致之分类。  相似文献   
26.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以之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当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27.
<春秋榖梁传>主张为政以德,军事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对政治的补充.<春秋榖梁传>主张会盟,互不侵犯.各种军事手段有高下的层次之分.国君要兴正义之师,要控制军队的调动大权,反对大夫专兵.反对战争中的非人道行为.  相似文献   
28.
上官对屈原的嫉妒是屈原被疏的原因.屈原遭谗被疏的直接导火线是屈原属草稿未定."夺稿说"不能成立."改稿说"也不能成立.上官之所夺为屈原之权.<史记>内部、<史记>与<新序>关于屈原疏放的记载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29.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春 《今日科苑》2009,(24):149-149
档案管理水平如何以及档案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取决于档案的主人——档案管理人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和保证档案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因而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孔子生年问题是完全有条件研究清楚的。孔子当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一方面系由实岁与虚岁转换所致误,另一方面系由周正与夏正转换所致误。孔子生于夏历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皆不可信。一言以蔽之,孔子当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