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射、赛马、角力等项活动,最初是在其游牧经济基础上发展的。其入中原后,因受汉族农耕经济的影响,生活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用于狩猎和骑战的骑射等渐趋式微,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普遍存在于岁时节日和宗教礼仪活动中的体育内容,则因其民族习俗的因袭力,承袭至近、现代。在其历史发展中,又不断吸收了中原汉族社会诸多体育内容,并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近、现代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是在承袭古代北方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  相似文献   
22.
中国近代前期武术家向城市的移动以及对武术流派分化的影响林伯原前言中国民间武术是在封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现在流行的许多拳种都是在农村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所以广大农村始终是民间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23.
民国时期民间武术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林伯原辛亥革命前,社会上已成立了一些以团结武林同道,研习武术的组织,如北京的“四民武术社”,河北完县的“蒲阳拳社”,上海的“精武体育会”,天津的“中华武士会”。青岛的“中华武术会”等,但为数不多,活动范围也有限。辛亥革...  相似文献   
24.
内功是人体在松静状态和非剧烈运动的情况下,通过调身、调息、调心,周天诸法,使人体有序程度提高的健身功法。它是在中国尚柔、主静、贵尢的哲学思想、中医脏腑经络说、各家导引行气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功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养生内功和武术内功诸法。练功中,它重主体的自觉性,讲“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主静、追求返本归元,故有静而复动,以退为进的内倾超越特点。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与内功相同或相似的功法,因此它代表了东方体育的一大派系。  相似文献   
25.
清代民间宗教秘密结社与武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盛行,而众多的民间宗教与秘密结社几乎都与武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习拳练武与宗教给社结合,揭竿而起的事由来已久,清代这种形式更为普遍。 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在山西朔县一带,有以张四为首的称为善友会的秘密宗教举行起义,其组织同时又是一个习拳练武的结社,会众大都是娴习枪刀弓矢的农民。康熙以后,此种情况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26.
【戟】为戈矛合体之兵,柄前安直刃以刺敌,旁有横刃亦可勾啄敌,具有勾刺的双重作用。周代大量戟的出土,说明戟在周时已广为使用。古籍所载“棘”即“戟”。《左传》载,“子都拔棘而逐”,此“棘”就是戟。《周礼·月令》说:“季秋习五戎。注,弓矢、殳、矛、戈、戟。”由此可知,戟为当时军队重要兵器之一。(图15 战国吕不韦戟)  相似文献   
27.
唐代武举制度的创置,同当时中小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及武则天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有关。唐代是这一制度的确立时期,它规定了考试的课目、程序及授官品级。而宋代则使武举制逐渐完备起来,这表现在考试程序的增加,内场的设置以及定期开科等,在授官方面也有一个由轻转重的趋向,它对明代武举的进一步完善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袁敦礼     
<正> 袁敦礼(1895—1968),字志仁,河北徐水人。1917年毕业于北平高师外语部,留校任体育科教员兼翻译。1919年任体育科主任。为了探求体育之原理,振兴中华,1923年赴美留学。攻读生理学、体育理论、公共卫生学。由于他刻苦勤奋,获芝加哥大学、霍布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生理学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仍然任体育科主任(1931年改为北师大体育系)。1933年和吴蕴瑞合著《体育原理》一书。1933年除任体育系主任外,还兼任师大教务长。袁敦礼在1919年至1944年任体育系主任期间,在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