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侵权诉讼中,证明真实必须有经法定程序质证的证据为依据.强调媒体收集和保存证据,既是新闻真实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媒体自我保护的基本前提. 从诸多媒体涉诉的情况和诉讼结果看,媒体败诉的原因除内容失实或有侮辱性语言外,相当部分败诉的原因是因为媒体在采写、报道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证据的收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33.
自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对十大电影厂提起的电影版权侵权损害赔偿案和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的开庭审理后,一时之间电视转播法庭审理成为时尚。这反映传媒增强了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报道,对促进我国的司法改革、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庭规则》及相关法律中都没有对新闻记者经许可后在庭审过程中使用录音、录像和摄影设备作出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出现了传媒采访干扰审判的现象,导致新闻界和法学界的学者和实践者对庭审直播等能否进入法庭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剑。笔者认为,允许传媒有限制…  相似文献   
34.
中国加入WTO,给中国媒体走向世界创造了机遇。国内媒体怎样走向世界,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壮大自身实力,以应对激烈的国际媒体竞争,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国内一些先行走向海外的报业的基本做法,并结合我国及当前国际的……  相似文献   
35.
传媒报道审判活动若干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爱珺 《新闻界》2002,(4):22-24
维护法院尊严,维护审判活动的正常秩序,对传媒报道审判活动作出限制,是世界法制国家的通例。英国法律规定:对正在进行中的审判活动进行任何形式的误导或发表有失公正的言论都构成藐视法庭罪。法官可以毫不犹豫地对评论未决诉讼的传媒予以处罚。(1) 希腊规定:刑事案件,在法院做出正式裁决前,禁止有关此案件的评论、对被告的指责等。德国规定:判决后的批评和评论应该同现实中的诉讼报道明确区分开。(2) 1948年联合国《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第三公约》把“妨碍法庭审判之公正进行”的新闻列为禁载。1994年世界刑法学会第十五届代表大…  相似文献   
36.
舆论监督保护的现状与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舆论监督”这一概念以来,党中央屡次强调要发挥和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是,舆论监督在我国受法律保护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舆论监督频繁引发名誉权纠纷,记者因舆论监督频繁遭受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37.
我国信息公开条例只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应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暂时回避了国际法上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为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本文从政府义务相对方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媒介传播公共信息以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作为基本原则的理论依据及其基本内涵。确立此原则,能使媒介的发展更符合媒介运作规律和民主化社会的要求,保证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效地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38.
“热点新闻挪用规则”是美国限制非法转载新闻的规则,它用于规制不当挪用新闻机构发布单纯事实消息的搭便车行为,对解决当前中国媒体新闻报道不正当竞争纠纷与新闻聚合网站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版权争议非常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溯源的维度,认真梳理"热点新闻挪用规则"在美国INS案、NBA案、ANH案和Barclays案、Dow Jones案等一系列判例中确立的司法实践与演进逻辑,分析此规则背后预设的法理,讨论它在制止“不经播种,便要收获”的新闻生产中的意义,强调以“额头出汗原则”保护新闻生产的劳动价值,以维护新闻行业的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9.
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世纪以前,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路易斯·布兰蒂斯(LouisD.Brandeis)和赛缪尔·沃伦(SamuelD.Warren)在1890年第四期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隐私权》,指责新闻传播有时会侵犯“个人私生活的神圣界限”,[1]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新闻传播业快速发展,隐私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迫切关注。  相似文献   
40.
调查研究观是我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炼出来的关于调查研究是什么、怎么样、有何价值等议题的一系列观念。以此为理论指导,新闻舆论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和发展了真实观、群众观、创新观三维一体的新闻调查研究观。从真实观维度看,新闻调查研究深刻把握新闻的事实本源和实事求是的真实性;从群众观维度看,新闻调查研究形成和构成新闻舆论工作的群众路线路径,凝结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厚情怀;从创新观维度看,新闻调查研究坚持向群众学习态度、传统面对面调研方法,也根据时代形势、技术发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加速演进、我国新闻舆论工作挑战和使命双重加剧的背景,新闻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报纸对发挥新闻舆论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